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微信又是怎样成为一个生活方式?
思维大于方法,你好,这里是思哥的产品思维课。上节课[认识产品思维]中,大家已经对产品思维有所了解,这节课我将用微信的案例让大家感受产品思维的魅力;
本次分享分为两部分:
1、谁是张小龙
2、微信的成长史
1、谁是张小龙
我想用三个标签形容他:年少成名、悲剧人物、微信之父
年少成名
张小龙,1969年生,这个时代出生的还有周鸿祎、雷军、马化腾等人,1994年研究生毕业,到广州工作,这时候张小龙因为技术在圈内已经很有名了,可以说是周鸿祎、雷军、马化腾的偶像。
悲剧人物
1997年1月,张小龙开发出Foxmail,98年差点以15万价格卖个金山,雷军当时忙于联想注资的事而搁浅;
2000年4月18日,张小龙以1200万元的价格把Foxmail卖给博大公司,并担任博大副总裁,到这里,大家可能认为并不悲剧啊,在2000年前后是中国互联网的爆发期,相继诞生了阿里、新浪、百度、搜狐、盛大等,此时张小龙被《人民日报》抨击为不盈利的“悲剧人物”;
微信之父
05年,腾讯收购了Foxmail邮箱,张小龙因此加入了腾讯,任职广州研发部总经理,带领腾讯QQ邮箱团队,QQ邮箱本身并不赚钱,所以在腾讯地位其实并不高;
10年10月,手机通讯录社交软件kik上线, 15天就收获了100万用户,一天晚上张小龙看到kik软件时,他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会有一个新的即时通讯软件,邮件马化腾建议做一个类似kik软件,马化腾同意了,这就是微信的诞生,也是张小龙新角色 “微信之父” 的诞生;
介绍完张小龙,接下来我们讲微信成长史,截止2018年1月31日微信迭代了66个版本,我会挑一些重点跟大家分享;
2、微信的成长史
微信1.0
11年1月微信1.0诞生,定位及功能和小米的米聊一样,都是基于熟人的通讯工具,主要功能有:发送消息、发送照片、导入通讯录、设置头像。
但发布时间比米聊晚了两个月,用户数量和功能都远不如米聊,作为社交软件,前期最核心的就是圈用户,所以微信1.1到1.3版本核心打通了微博好友、QQ好友、邮箱好友,也为后续用户数爆发埋下伏笔。
微信2.0
11年1月语音通信软件talkbox上线,3天时间,AppStore下载量100万,就是下图的软件,是不是和微信很像?
talkbox拒绝了腾讯收购后,被找上门的盛大收购了。如果当时真的被腾讯收购,不知道还有没有现在的微信。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米聊开发人员将米聊新功能发在论坛上说:微信几天之后就会抄我们。果然,一周之后,11年5月微信2.0就抄了这个新功能——语音通讯功能。其实米聊和微信都是抄的talkbox。
语音功能上线后,伴随着用户量的增加,对米聊和微信在消息处理、并发方面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当时的小米还处在创业初期,远不如有着社交基因的腾讯对消息的处理能力,所以用米聊发消息有时会卡,但是微信不会。
再加上马化腾已看到移动IM的潜力,亲自下令QQ团队推荐用户安装微信,为微信引流;大家要知道,在腾讯内部,QQ和微信其实是竞争关系,能让竞争对手引流,并在1.3版本中提前上线QQ好友导入的功能,体现了张小龙布局和整合资源的能力。
11年8月,2.5版本上线“查看附近的人”功能,微信的触角已经从熟人社交,触碰到了陌生人社交,用户量到了2000万,但是米聊仍然停留在了熟人社交,这一战便拉开了差距。
微信3.0
11年10月,随着3.0版本的“摇一摇”和“漂流瓶”上线后,更是增加了陌生人社交的动力,尤其是“摇一摇”,摇一摇当时在微信内部叫“撸一撸”,用简单的动作直击人性,又一次迎来了用户的爆发。
此时微信用户接近1亿,微信作为一款社交通讯工具,在连接人与人的能力上可以说已经很成功了;
但微信并没有止步于此,在3.5版本中加入了二维码,3.6版本中加入了腾讯新闻、微博推荐等官方公众号,为连接媒体做下了铺垫;
微信4.0
12年4月,微信4.0版本推出和instagram类似的相册功能“朋友圈”,“朋友圈”的上线让用户可以在微信中进行内容的生产、传播、消费(UGC),微信从社交通讯工具,进化成社交平台。
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也就是今天的公众号,公众号包含订阅号和服务号,公众号不仅孕育了一大批自媒体(PGC),同时为线下商户提供了与用户互动的载体。
微信再一次连接了人与媒体,人与服务,同时为后续搭建微信商业帝国夯实了基础。
13年1月15日,微信宣布用户数突破3亿。
微信5.0
想要建立商业帝国,就得有货币流通作为基础,这也预示着微信不得不做支付,做支付的大前提是用户绑定银行卡并和微信发生钱的流通;
为了让用户达到绑定银行卡的目的,微信做了这几件事情:
1、小游戏“打飞机”
小游戏“打飞机”的上线,有小伙伴问,打飞机和绑定银行卡有什么关系?如果想让用户绑定银行卡,前提用户必须升级到最新版微信,通过打飞机引爆整个社交圈,让用户以玩小游戏为动力,将接近5亿用户平滑升至最新版本;
2、引入服务
微信在5.0到5.4过程中在“微信钱包”引入大量服务,比如充话费、买彩票、打车、买电影票、信用卡还款、微信红包、好友转账等等,尤其是微信红包,为后续绑卡的爆发埋下伏笔。
以上提到这些,可以说是微信为了用户绑卡做的迭代,也可以说是为绑卡用户创造更多消费场景,当然这些都是微信利用内部力量做的事,那我们再看看,微信如何利用外部力量?
我们在4.0的时候提到微信推出服务号,但是商户搭建服务号能力极其有限,这时候微信做了个什么事情?
推出开放平台,引入第三方开发者,将微信和第三方开发能力融合为商户赋能,此举不仅孵化了大批优秀的第三方,也为绑卡用户提供了更多消费场景;
到此为止,微信商业帝国的框架已经初步成形,但微信支付的使用和绑卡率依然太低,据说只有400万用户,这个困难如何突破的呢?
是15年微信和春晚合作,微信利用中国仪式感最高的节日,通过简单的摇一摇抢红包,让微信支付当天就增长了1亿用户;
而支付宝累计1亿用户用了多长时间呢?8年。这一战也彻底改变了整个移动支付市场的格局。
这里有个有意思的点,微信摇一摇红包几乎所有微信用户都有收获,都很爽。
16年支付宝砸了2.69亿和春晚合作推出集5福分2亿现金,大家肯定有印象,当时一堆人集齐了4福,就差“敬业福”,据数据统计有79万人集齐5福,而支付宝当时有4亿用户,如果4亿人都参与了活动,也就是有99.8%的用户是没有收获的,是不爽的;
微信是让所有用户都爽,而且完成了不可能的业务目标;支付宝则花2.69亿让99.8%的用户不爽,相信你能感受两者的差距;
微信6.0
在整个5.0时代,微信商业帝国已经形成闭环,所以在6.0的迭代中,大多是在提升用户体验,那为什么还有小程序出现呢?
思哥认为,小程序是真正有能力连接世界的载体,相信大家都有这种体验,出门只需要携带一部手机,我可以用手机付款,可以用手机打车,可以用手机看新闻,可以用手机玩游戏等。
在小程序推出的这一年里,思哥感触最深的是,我可以用微信付款,可以用小程序打车,可以用小程序看新闻,可以玩小程序游戏等,所有的动作都转移到了小程序,微信成了真正的入口,那为什么小程序能让用户发生了转移?
因为小程序真正实现了张小龙那句话:无需安装、触手可及、用完即走、无须卸载;小程序的新体验代替了App Store的旧体验;
到这里,我们已经了解微信是怎样一步步成为一个生活方式,也知道我们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小结
我们用产品思维整理一下:
1、明确目标
把微信打造成一个生活方式
2、识别信息
大趋势:识别移动IM大趋势
小细节:识别人性
3、抓住要点
不重新发明轮子,抄袭竞品优点(抄袭kik、talkbox等)
每个功能为后续功能打基础
利用人性,设计功能,重新定位,实现弯道超车(附近的人、摇一摇等)
4、整合资源
整合腾讯消息处理能力,增强微信系统能力
整合QQ推荐渠道,实现用户爆发
整合第三方开发者,实现微信生态
5、交付价值
减少用户社交成本
连接一切,为用户提供服务
为自媒体人提供媒体传播平台
为商户提供与用户互动机会
...
6、获得回报
10亿月活用户
微信商业帝国
张小龙用产品思维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微信帝国”,所以被大家尊称“产品大神”;
思哥并没有列全,希望大家能够把张小龙打造微信的过程和产品思维相结合,提升自己的认知;
微信的商业帝国是一步步迭代中建立起来的,人也是一样,每天,每周,每月都在迭代,你如何通过迭代成为理想的自己?
下节课我们将带来一个传统行业案例,让大家再次感受产品思维的魅力;
下期预告:茶中奢侈品如何炼成?
彩蛋
张小龙,从毕业到创建Foxmail,再到被腾讯收购,一直是很憋屈的,一直没有达到理想中的“大成”;
直到微信用户破亿后的某一天,所有的压抑和他对产品理解喷涌而出:
2012年7月24日,从下午2点到半夜11点,张小龙在腾讯内部做了8小时20分钟的演讲,164页的PPT。
里面谈到哲学和艺术,谈到性和暴力,对人性的理解,他说做产品就是要让用户爽,就像上帝一样。
通过微信公众[产品思维]号回复“张小龙”,免费获得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