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读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的教育中的思维,要引发学生思考,他指出教育要创设情境,提出五点:
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的活动。
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
第三,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
第四,他必须负责有条不紊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他要有机会和需要通过应用检验他的观念,使这些观念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发现它们是否有效。
这让我想起我和学生无心地聊到看望福利院孩子引发学生做了相关研究性学习课题。
学生利用暑假自行结伴走访了福利院,看望福利院的孩子们,采访福利院的管理人员,也从网站上了解了下福利院的日常运作,查阅了别的地方的相关管理。经过小组讨论,他们得出一个结论:福利院目前去慰问比较多的形式就是捐款捐物,短暂的一个看望,根本谈不上温暖孩子们,连陪伴也是不够的。学生说,难以忘记福利院孩子的眼神,有种疏离感,畏惧感,那种不一样的眼神一直在逼问他:我可以做点什么?
所以,他们提出应加强福利院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才是他们最最缺乏的。他们提出了具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步规划,撰写了课题报告,并写成了研究性学习的小论文,获得了大市一等奖。但是,他们肯定还不满足,因为建议还没有被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这次的调查因一次闲谈开始,学生在走访中与福利院孩子有实际地相处,有了更深切的体验,运用所学尝试概括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学以致用、边学边用的过程,这里才发生着真正的教育。
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喜欢真实的情境,以沉浸其中的方式学习。因此,真正教育一定是从心出发的,心灵对心灵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