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杜郎口团队的到来,我们班也真正的搞起了小组建设。
记得今年暑假前,我曾在班里实施过一段时间的小组建设,当时,分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一起制定了班规,每周评出优秀个人和优秀小组。当时有班主任就说,忒麻烦,弄着弄着就不想弄了,果不其然,我只坚持了三周,后来就被各种烦杂的事务和期末考试消灭了。
这次小组量化坚持了一个多月。和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没有个人评价,只是小组整体评价,根据卫生,上课纪律,回答问题加减分。每日选出优秀小组3个,有待进步的小组3个,班长在班级群里公示,获得优秀小组的组长把本组的笑脸拼图发到群里。周优秀的小组拍集体照,发班级群,免写作业一次,还有奖品。
实施这一段时间来,感觉孩子的兴趣被激发,回答问题的人多了,参与的人广了。有同学下课就问,下节课让小组讲课不,其实他们说的就是小组展示。
但最近发现,有待进步的组比较集中,好像也没有看到孩子们为了小组的荣誉而战。(还可能孩子们在努力,可能我感受到。)或者组员被那些需要进步的组员无可奈何啦,感觉怎么努力也没有成为优秀小组的机会啦,就破罐子破摔了。但感觉好像也没有,上课依然积极问题。
这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
今天上课时仔细进行了思考,综合比对,这些组薄弱环节比较多,肯定做到了组内异质,没有做到异组同质,各组在综合力量上有些不对等。于是,对薄弱小组进行了调整。
下周希望能够看到点效果,但薄弱组如何推进,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是我继续思考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