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自己的幸福

题记:你幸福吗,这是人类永恒的问题,如何才能幸福,这完全取决于你的选择,听起来似乎不太可能。这是日本心理学书籍《被讨厌的勇气》给出的答案。

被讨厌的勇气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上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读者很多,但完全走向了两个极端,一方说此书是可以改变了人生的书籍,此书被封神;一方却批评的一无是处,指责此书完全不知所云,杂乱无章纯属乱说一通。二刷之后,还是认为此书值得一读,特别是在需要被治愈时。可以对幸福产生新的认识,打开新的思路,对自身的看法也是更加客观,汲取其中的力量,更加从容,更加自信。枷锁或者解放,你会选择什么呢?

弗洛伊德、荣格都在寻找幸福是什么,如何能够获得幸福,作为个体心理学开创者的阿德勒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摒弃“原因论”,考虑“目的论”,人人都可以改变,获得幸福,从课题分离中找到解决人际关系带来烦恼的问题,在获取归属感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最终获得幸福。书中的观点乍听起来太过偏激甚至荒诞,但这并不影响它的效力。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的刺激而感到痛苦,只是因为我们想选择痛苦,逃避某些事物,或者把自己保护起来。听起来很荒诞,怎么可能这样呢,我怎么会自己选择情绪呢?就愤怒来说,愤怒只是自己臆造出来的,大部分人可能会说我也不想愤怒,但我自己无法控制。举一个书中的例子,当一位母亲正在很愤怒的对着女儿呵斥,电话响了,来电话的是孩子的班主任,母亲瞬间就变得很客气了,当挂了电话,又可以恢复愤怒的状态来训斥女儿。“愤怒”成了母亲教育女儿的一种方式,一种可放可收的“手段”,不是不能控制愤怒,只是想用愤怒来教育女儿。

人都是“善”己的(此处善指的是对自己有利),通过一种或者多种形式来达到对自己有利的目的,这就是所谓的“目的论”。前面所说的通过愤怒可以威慑甚至掌控别人,对自己是有利的。因为某种经历,让自己处于某种状态,保护自己,给自己留有余地,如果我“***”(学历、身高、状态etc),我就能“***”(取得成功,获得幸福),实则是自己选择了这种状态,不去改变。

我们的不幸福的心态是我们自己选择的。

烦恼来自于人际关系,课题分离是解决人际关系的开端。

是否经常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感到不满甚至讨厌,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这是因为不能接纳自己,因为会拿自己与别人进行比较时,并且看到的都是自己的缺点,这实际上是故意给自己留下找借口的余地,“我要是有别人的...我也能...”,人生不是和他人的比赛,关注自身缺点的只有自己,尝试接纳自己,尝试而不与他人比较竞争,与理想中的自己去比较,进而进步。

人际交往的课题分为两大类:自己的课题,别人的课题。其判断依据是"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由谁承担”。而人际关系的所有矛盾起因于对别人课题的妄加干涉、或是自己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在工作或生活中做到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做好自己的事情,至于别人对你的评价,别人对你如何评价那都是别人的课题,你不能去涉,甚至无法干涉,过分的在乎别人的评价就是过分的干涉别人的课题,在乎并干涉别人的课题只是徒增自身烦恼。做好自己的事情,走好自己的道路,但豪不在意别人的评价、就要做好被别人讨厌的准备,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不去追求别人的认可,付出这样的代价,才能找回真正的自我。不畏惧被人讨厌、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激流勇进才是真正的自我真正的自由。在工作或者生活中还会有一种错误的想法,我对某人做了什么事,某人就必须感激我我或者对我有什么反馈有相应的反应,其实不然,我是我,我做的只是为我做的,不是为了他人有反应而做的,他人有无反应依然是他人的课题。

反过来,会有人问,这样的话不就是一个孤独的世界吗,我是我,你是你。其实不然,人的进步来自于与理想中自己的竞争,而不是与别人的竞争,我们所有人都在一个平面上向前走,有的人有得快,有的人走得慢,但是是平等的,我们只与自己比,别人是我们前进的伙伴。我和一起前进的伙伴、一起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构成了一个又一个共同体。

用甘于平凡的勇气挣脱枷锁,做好当下,解放自己,选择幸福

书中最后提出“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指出人生的幸福来源于对“他者”的贡献、帮助、有意义,在共同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自我接纳并不是类似于阿Q一样自我肯定,对于明明做不到的事情自我暗示“我能行、我很强”,自我接纳是对不能改变的部分进行接纳,认清自己能做不到的,自己能做到的,朝着能做到的和可以改变的、可以更好的方向努力不断前进,重要的不是被给与了什么,而是如何看点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他者信赖是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相信他人,即使他人背叛了你,那也是他人的课题,而信赖是自己的课题。在当下,这也许有“乌托邦”似的幻想,但是这更应该理解为,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是可以值得信赖的,如果带着怀疑他人的出发点认知世界和他人,那么生命中将更多的是怀疑、辛苦,幸福从何而谈。

他者贡献,不管你承不承认,你的工作在获取酬劳的基础上,是在为他人做贡献,是在为共同体做贡献,甚至你的存在就是为社会做着贡献,即使有一天,只能躺在床上,你也是有价值的,医护人员、护工、甚至食堂工作人员都因你的存在而去工作。在为他人做贡献的过程中找到共同体感觉,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自己赋予自己人生的意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