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什么】
以日志的形式来记录每个写操作,将Redis执行过的所有写指令记录下来(读操作不记录),只许追加文件但不可以改写文件,redis启动之初会读取该文件重新构建数据,换言之,redis重启的话就根据日志文件的内容将写指令从前到后执行一次以完成数据的恢复工作。
【2 :保存在那】
默认配置保存在redis安装目录下的applendonly.aof文件中
【3 :配置位置】
redis.conf文件中
【4 :启动、修复、恢复】
【5 : Rewrite重写】
(5.1 是什么)
AOF采用文件追加方式,文件会越来越大为避免出现此种情况,新增了重写机制,当AOF 文件的大小超过所设定的阈值时,Redis就会启动AOF文件的内容压缩,只保留可以恢复数 据的最小指令集.可以使用命令bgrewriteaof
(5.2 原理)
AOF文件持续增长而过大时,会fork出一条新进程来将文件重写(也是先写临时文件最 后再rename),遍历新进程的内存中数据,每条记录有一条的Set语句。重写aof文件的操 作,并没有读取旧的aof文件,而是将整个内存中的数据库内容用命令的方式重写了一个新 的aof文件,这点和快照有点类似
(5.3 触发机制)
Redis会记录上次重写时的AOF大小,默认配置是当AOF文件大小是上次rewrite后大 小的一倍且文件大于64M时触发(一般会设很大,G级别的)
【6 :优势】
(1)每修改同步:appendfsync always 同步持久化 每次发生数据变更会被立即记录到 磁盘 性能较差但数据完整性比较好
(2)每秒同步:appendfsync everysec 异步操作,每秒记录 如果一秒内宕机,有数 据丢失
(3)不同步:appendfsync no 从不同步
【7 : 劣势】
(1)相同数据集的数据而言aof文件要远大于rdb文件,恢复速度慢于rdb
(2)Aof运行效率要慢于rdb,每秒同步策略效率较好,不同步效率和rdb相同
【8 : 总结】
【9 :which one】
附加:性能建议
因为RDB文件只用作后备用途,建议只在Slave上持久化RDB文件,而且只要15分钟备份一次就够了,只保留save 900 1这条规则。
如果Enalbe AOF,好处是在最恶劣情况下也只会丢失不超过两秒数据,启动脚本较简单只load自己的AOF文件就可以了。代价一是带来了持续的IO,二是AOF rewrite的最后将rewrite过程中产生的新数据写到新文件造成的阻塞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只要硬盘许可,应该尽量减少AOF rewrite的频率,AOF重写的基础大小默认值64M太小了,可以设到5G以上。默认超过原大小100%大小时重写可以改到适当的数值。
如果不Enable AOF ,仅靠Master-Slave Replication 实现高可用性也可以。能省掉一大笔IO也减少了rewrite时带来的系统波动。代价是如果Master/Slave同时倒掉,会丢失十几分钟的数据,启动脚本也要比较两个Master/Slave中的RDB文件,载入较新的那个。新浪微博就选用了这种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