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72.6%的受访者平均每周加班1次及以上。具体来说,每周加班5次或5次以上的占5.6%,每周加班3~4次的占23.1%,每周加班1~2次的占43.9%。
如今,在很多企业,加班已成为一种常态化,越来越多的人把加班当成一种习惯,似乎大家都需要靠加班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体现自己的价值。但加班真的就是努力的代言词吗,加班就等于努力吗?
我认为,加班不能等于努力。
现在,无论你在哪个行业,或多或少都存在加班的现象,而需要你加班的原因也有各种各样:
1、个人能力与岗位不匹配
A员工在公司从事行政岗位,主要负责资料整理和文字编写,但因为他对业务不是很熟悉,文章写作能力较弱,可能每天在工作时间内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于是要利用加班来把未完成的工作补上。
这就是属于个人能力问题引发的加班。假如A员工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使能力与岗位相匹配,也是可以避免加班这种状态的。
2、拖延症引发的加班
有时候也会存在这样的现象:B员工工作勤勤恳恳,也经常加班,但是业绩总不如隔壁C员工。而C却每天按时上下班,也不常加班,任务却总比B完成的好。
B员工的工作时长虽比C长,但工作效率真的要高吗?其实,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同事在工作时间内玩着手机,刷着微博,或者只是做些简单的工作,而把重要的、复杂的工作放到一边,等到晚上或者截止日期临近之时再做,当他们不得不做时,才加班加点去赶进度。
这样的拖延症患者,实际正处在极不正常的工作状态之中。为了弥补前期的工作,而不断利用休息时间赶进度,这样只会让效率越来越低。不但会使工作的成效差,而且也不利于个人养成健康的作息方式。
3、企业文化倡导加班
现在,很多企业都盛行一种加班风。从上至下,都以加班为荣,无论今天的工作需不需要加班,只要你来加班了,就说明你这个员工很不错,能吃苦,有潜力。
虽然你今天的工作内容已经完成了,可以准时下班了,但看到老板还在加班,你就走不得:领导都需要加班,又何况你一个小员工呢?不加点班,怎么能体现你的刻苦,上进呢?
假如你觉得没必要加班,每天准时下班回家。领导晚上经过办公室,发现几乎没有过你加班的影子,皱了皱眉:这个员工完全不活跃啊,一点积极性都没有。
你只能大呼冤枉,从此还是乖乖的来假装加班吧,想要给领导留下好印象难,留下坏印象太容易了。
但是这些加班就能说明一个人努力吗,相信大家都对“努力”这个词有自己的定义。
加班不等同于努力,努力也不一定需要加班。
如果我们能在有效的时间内,高效的完成工作,并创造效益,把剩余的时间用来自我投资,或是留出时间休息,让自己精力充沛投入到第二天的工作。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努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努力的方式,请不要让加班把自己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