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FIRST影展第二日,展映影片非常丰富,今天看了4部电影,着重给你们介绍两部我很喜欢的片子吧:《吾神》和《遥远星系》。
完全没想到,《吾神》竟然是除开幕影片以外最热的片子,上午各家媒体大大提前就去排队预约,下午更是大批观众在影院门口捡漏,看完电影观众依旧热情。相比之下,土耳其影片《遥远星系》则冷清多了,观影的人不多,中间还走了几个,映后也没有主创交流,但不妨碍我喜欢。
《吾神》带来了一个关于农村宗教的故事,导演刘冬雪也是编剧,她说自己对于这个故事准备了很久,就是想知道,从学习电影到今年正好十年,自己能不能拍好一个电影长片,这是一次自我实践,也是一次叩问。
《吾神》讲述了在东北农村,张大全母亲去世后,儿子张小满就“中邪”一般一病不起,常常像被母亲附身一样责备张大全不够尽孝。对了治疗独子张小满,张大全夫妻开始寻求各种帮助。从科学主义的西医开始,到本土的“先生”,再到基督教和佛教,张大全一一尝试,也在当中引发了一连串的故事,不同人群对于宗教不同的理解,在漫长无助的生活中,小人物在寻找着自己的出路。
电影整体看来,的确如同导演所说是自己交出的一份作业,可以看到很多学院派的痕迹,从剧本开始就自己打磨的刘冬雪,从故事的设计和角色上都是有技巧可寻的。她说自己在不断的摸索和反问自己,为什么拍不出自己认为牛的东西。在积累了经验、人脉、资金之后,刘冬雪选择回到自己的东北老家去讲述一个从那块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故事,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在有了人生历练之后有了不同看法,选择从宗教信仰出发也是这几年自己开始思考人的来处和归途。
对于电影想要传达的东西,刘冬雪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对于哪种宗教自己并无倾向性,只是想传递出来在某块土地上,有人在努力地生活着,充满着生机。作为第一部长片,映后交流中影迷和媒体的热情看出了这片儿吸引到了不少人,叫做“惊人首作”也当得起,也是这次first入围名单中的种子选手之一。同样需要看到的是,这部片子有自身的缺陷,类型化痕迹略重,故事在后头讲得不够自洽,创作者在这部电影里塞得太满之后少了些许肆意,太在意观众“舒不舒服”而折损了灵气。
瑕不掩瑜,期待着导演的下一部作品。
《遥远星系》是导演的长片处女作,入围了本届影展的评委会大奖—长片类提名,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一个老人院里的日常细节,影片的节奏和叙事基调都非常的“老龄化”:缓慢。作为一部长片,这部电影的观感确实不太好,以至于观影过程中不断有人离场。镜头把几个老人琐碎的对话、访谈剪辑在一起,几乎没什么故事性可言。
看片过程确实有些煎熬,以至于我不断看自己的手表,80多分钟感觉看了一部两个半小时的国产故事片。映后交流环节,由于没有主创到现场,志愿者小妹妹当起主持人和观众进行交流分享。有些电影观感很爽,但是看完就会忘,但有些电影,看完可能会隐藏在你心里,一旦有一句话,就可以勾起整个回忆。
我想,《遥远星系》可能是后者吧。听完现场观众的分享,我发现影片可以探讨的问题还很多。而且影片的主题,和缓慢的节奏刚好契合,电影用这种让人不舒服的节奏,把我们身体的始终拨到了老年人的时区。
穿插在养老院主线中间的,是养老院旁边年轻的建筑工人们。年轻人、老年人、破旧的房屋和拔地而起的高楼,这些对比很有趣,也反映出土耳其这个国家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电影里的老人们都有很多彩的年轻生活,他们会唱歌、会弹钢琴、会摄影、会在巴黎与舞女调情,但当下的年轻人们,不得不出卖自己廉价的劳动力,以维系家庭的运转,从侧面也反应了年轻人发展渠道减少的问题。
对于土耳其这个国家,我们的印象可能是旅行宣传片里多彩的热气球,或者《爱猫之城》里生活在伊斯坦布尔每个角落的萌猫,也可能是热情洋溢的《香料共和国》里的丰富味觉,还有《野马》里满屏充满胶原蛋白的年轻肉体。但是看完这部电影,会展现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土耳其。
当然,我们都年轻过,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衰老。电影里两个老人在探讨死亡以后人是会上天堂还是地狱,他们很坦然地说“幸好我们马上就要知道答案了”。说这句话的时候,他们没有对死亡的恐惧,更多的是坦然面对。人家都没觉得难过呢,你还好意思继续丧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