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共读《终身幼儿园》活动重新开启。从“X型人”和“A型人”开始,到创造力误解的解读,再到适应21世纪的“4C”能力(创造与创新、批判性思维、沟通、团队协作)的介绍。
我对“如何平衡现有教学模式与创新教学模式开发课程”这个议题比较感兴趣。这个议题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议题好大,大到不知道从哪里说起。第二、议题是个难题。关于这个难题,本书作者说出了自己是短期的悲观者和长期的乐观者的感受。第三、这个议题代表了一个方向。大家都会走路,但是该走向何方?四面八方?创新好像是大家都认同的方向。
讲到创新,我先说一个搭积木的小故事。我家两岁的宝宝今天突然很喜欢玩可拼接积木。我在一旁陪着他,没有伸手去帮他。小宝宝拼接积木完全没有章法,抓起两个就拼在一起。运气好时一个接一个地拼。运气不好时,接不上。今天的宝宝有点神奇,在接不上时,会变换拼接的位置,居然被不常规的接上了。记得从前,宝宝接不上时可能一着急,就把积木扔在一旁不玩了,而今天会耐心地拼出各种随机的形状。我想说的是,当宝宝拼的不对时,拼接积木就散架了,但是宝宝会继续尝试,然后带着几分运气,带着几分摸索拼出各种让我称奇的造型。
开发新课程和宝宝拼积木差不多,一堆随机的积木,随机地拼接。可能一顿努力之后,发现散架了。这时不妨带着好玩的心态重新开始拼接,可能总会拼出一个能够激发“4C”能力的新课程。
不知道宝宝在积木散架后重新拼接时有没有总结和反思。但是在开发新课程散架时,不妨总结散架的原因,反思为啥达不到培养新型人才的目的,而后重新开始,循着“4C”的要求,继续探索。
这学期尝试开一节包含“4C”的选修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