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奇心驱使下,我买来了这本《好奇心》,也是第一本未听老师讲就自己先读的纸质书。(其实我也一直想要体验听讲解与亲自读书的不同感受)
从刚开始的丈二摸不着头脑以至只能选择性地跳读到最后的逐字逐句每一行都不愿放过。说不清好在哪,但就莫名地紧紧追着文章的思路跑,被里面的表述所吸引。遇到了许多打动自己心灵的句子,圈圈画画的记录做了不少。
忍不住再看一眼封面,这是一本译著啊!暗想:这功劳是该归于作者还是译者呢?还有,我该如何给这本书的所属类别定性?人文?心理?社科?工具?还是教育?我唯一敢确定的是,它不属于文学。因此没有太多修辞与写作技巧上的伎俩,所以真正吸引我的其实是该书的思想。
《好奇心》知识面涉及心理、教育、历史,甚至商界,全书内容特别丰富,围绕“好奇心”的产生(原理)、意义(鸿沟)与维持(保持)展开而论,却体现出对家庭教育的研究与审视,对学校教育的追问与警醒,更有对给学生传授“知识还是技能”、互联网时代我们追求“记忆还是创新”、个人发展做“狐狸还是刺猬”等各种现实话题的争论与陈述。既在更新我的视界,也如一颗重量级炸弹引爆了我的大脑思维。
几乎有一种在读百科全书的感觉,因为作者对于各个领域的案例、事件、典故、名人几乎都是引用得恰到好处,且都信手拈来,毫无做作。这无形中又使得读者的阅读外延不断拓宽。至少我有两三次停下来,去另外查找书中所举例的一些信息,如乔布斯的演讲,创办皮尔斯的经历,又如罗伯特.弗罗斯特的《雪夜林前小住》。真的是在不断地满足着自己的好奇心的同时,又不断地被激发着更大的好奇心。
好奇心与生俱来。儿童时期的好奇心会体现在儿童对这个世界的视觉、触觉感知经历中,言语功能完善后会以不断地提问“为什么”为主要表现。但儿童的好奇心也会受到家庭阶层、父母素养及所受教育质量的影响。如此说来,身为父母与教师的我,责任其实多么重大。保护与爱惜好孩童的好奇心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迈入成年后,人类好奇心开始减退。这是生理驱使,但有些人却反而长盛不衰,继而愈发强烈。因为此时影响好奇心的因素明显增多,但最主要的在于成人自己的内心欲求与学习动力。是依赖网络的便捷不懈地提问百度或谷歌?还是积累大量的基础知识然后遇见灵感突现的才华灼灼?作者通过事例证明:知识性的积累是创新的前提,广博的学识是开启一项领域内专精的必备。
到此,我才感觉如醍醐灌顶,从这本书里收获了太多的信息。更有价值的收获还有自己对待今后如何学习,为何学习的认知。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纵览人类积淀下来的知识财富”应该便是了。
能够如此愉悦地看完这本书,甚至愿意再看一遍或是几遍都可以。这让我略感吃惊的同时,也瞬间对自己的阅读水平的提高有了一丝信心。原来我也能读非文学、非教育主题的书籍了。
就像樊登老师在讲书中所引用的一句名言:如果两分钟对一件事物感到无聊,那就坚持四分钟;如果四分钟还感到无聊,那就坚持八分钟。一直到不觉得无聊为止。
事实上,这句话运用在读书中也无比贴切。我也听过不少人说:试着去读一些自己曾觉得读不懂的书,这样,阅读的水平才会有长进。
然后,我又带着鼓鼓胀胀的大脑开始听樊登老师的讲读。在等待他开讲的时间里,我就已经开始想象他的开场及整场的讲述思路。但,我还是令自己失望了。我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樊老师的开场很简洁、也很有吸引力,两三句话与一个饶有兴趣的故事,华丽丽地拉开了《好奇心》的读书序幕。
忍不住地,我听了两遍他的讲书。然后归纳出了他的一些讲书特点:1故事取胜。他会把书中所举的案例当作生活中的故事来讲,这样很容易拉近与听众的关系。而事实上,如果你是看书,你不会愿意去细细品读这些严肃的用以作证作者观点的案例。2挑重点,更换小标题。樊登老师讲述的节奏严格遵照书本目录顺序。这一点让我有些吃惊,我曾以为他书讲得好是因为借鉴使用了一些写作上的技巧比如倒装、埋伏笔等。其实没有,他认真依照作者文字顺序而来,但他极善于挑出每一章节的重点。有时与我在阅读时所以为的重点完全不同。这种目光如炬的本领正是他在广泛的深刻的阅读中练就出来的水平。3以身说法,拉近距离。樊登读书能这么火,最大主因便是樊老师的高超解读书籍的水平。而这其中,“现身说法”可以算得上是他的一个杀手锏了。他几乎在每次的讲书过程中都会用自己的亲身体验举例。或者是身边家人、朋友的经历,或者是他自己的人生感悟。这种接地气的分享即使隔着手机屏幕也让人觉得真实、亲切。
在以往听书的过程里,我也常常分不清哪些是他的观点,哪些是作者的观点了。但每每让我印象深刻且能从字里感受到力量的语句总是那些他在谈论体会说出的话。而不是纯粹地照着书念的讲解。
或许,一本书,能让我有所启发的也就是那么一两句话。但也正是这一两句话就能给我们带来足够多的收获。有人说,这样就够了。但经由樊登老师的讲读之后,这些个“一两句话”便更多了份力量。
比起先读书再听书的感受。先听书再读书似乎就要差一些了。《正面管教》是我在听书时感觉颇为受益的一本书,但在捧着纸质书读的时候,却是觉着半天找不着北。阅读的兴奋点一点都没有,甚至略感枯燥。尽管文中案例不少,却感受不到生活气息。远不及樊老师讲时那么生动。
就像苏苏所言,先听会有被框住的感觉。先读则有被点醒的味道。我深深赞同后者。关于樊登读书,我目前最大的感受还是:拓宽了眼界,激起了我多面阅读的兴趣,感受到了来自樊登老师的积极力量,坚信了读书使人美好的这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