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独自一人走在大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却找不到安放我心处。
看着身边朋友个个奋发前进,而此刻的我却惫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感觉自己的时间不够用,感觉自己的脑子不好使,感觉自己的身体状态吃不消。
我是谁?脑子里出现这些标签“软装设计师,家居顾问,美学传播者,宝妈,妻子,女儿,姐姐,妹妹…”
这些年来我为什么而活着?
不禁冒了一身冷汗,想想最近这十年,我基本上都是为别人而活,活成了别人眼中的自己。
想成为婆婆眼中的好媳妇,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和工作,精心陪伴照顾婆婆的晚年。
想成为先生眼中的好妻子,委屈自己强装微笑去面对,努力扮演着各种各样角色。
想成为女儿眼中的好母亲,付出多少日日夜夜去陪伴,只为她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想成为母亲眼中的好女儿,承担起了女儿义务和责任,精心陪伴照顾母亲的晚年。
想成为客户眼中的好商家,不惜一切代价去学习成长,只为能更好的服务好客户。
……
我究竟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亦舒曾说:“当我四十岁的时候,身体健康,略有积蓄,丈夫体贴,孩子听话,有一份真正喜欢的工作,这就是成功,不必成名,也不必发财。”
是呀,这不也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断舍离
许多东西,我们之所以觉得必需,只是因为我们已经拥有它们。当我们清理自己的居室时,我们会觉得每一样东西都有用处,都舍不得扔掉。可是,倘若我们必须搬到一个小屋去住,只允许保留很少的东西,我们就会判断出什么东西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了。那么,我们即使有一座大房子,又何妨用只有一间小屋的标准来限定必需的物品,从而为美化居室留出更多的自由空间?
许多事情,我们之所以认为必须做,只是因为我们已经把它们列入了日程。如果让我们凭空从中删除一些,我们会难做取舍。可是,倘若我们知道自己已经来日不多,只能做成一件事情,我们就会判断出什么事情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了。那么,我们即使还能活很久,又何妨用来日不多的标准来限定必做的事情,从而为享受生活留出更多的自由时间?
成长比成功重要
过去我怕结果,所以我失去了很多做事学习的机会,结果成长的就很慢。不要再去想无法预知的结果,要珍惜和创造做事和学习的机会,还要抱着享受学习、而不是完成学习的心态,坚持做到最好,这样就能获得成长。
成功只是一个结果,而成长是一个过程。所有事都重在过程中学到了什么,而结果是不可把握的,能把握的就是现在做事和学习的机会,在学习做事中获得“成长”。通过成长,获取经验,方法,教训,最重要的是锻炼自己,只要过程中尽自己的努力,结果就不重要了。
享受独处
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成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
和别人一起谈古说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的大师们的杰作之中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
做自己喜欢的事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会钻研进去,乐在其中,把它做到你所能做的最好的程度,你的心情是快乐的,你的生活是充实的,你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一个家园,这个家园是外界的一般风雨摧毁不了的。
成功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有内在的丰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只要你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你就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感到充实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