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奥迪尼写得《影响力》几乎能做到家喻户晓。我一直在想这么出名的一本书,我没理由只读一遍,为了让自己在实践中能不断吸收,不断应用,我今天打算再重温一下这本书。
作者西奥迪尼是一位心理学家。所以本书的很多经典理论都是来自心理学,可能是外国人的写书习惯,也可能是心理科普书的套路,这本书和大多数畅销书一样,大量篇幅都在详细描述事例。
本书实际上包括3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说明了影响力的重要性,第二部分阐述了影响力的6个要素,第三部分说了影响力技巧的使用必然性。
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里面,如果要想快速做出抉择,就需要有便捷途径和通用模版,西奥迪尼总结的6个要素就是他人影响我们做抉择的6个途径。当然多个途径互相作用后,也会形成通用模版。我个人觉得原文的阐述6个要素的顺序不利于我理解,所以我对其进行了微分类。
一个人要影响另一个人,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比如“喜爱”“稀缺”,也可以强调关系,比如“互惠、承诺一致”。当然也可以借助外力,例如“权威”“社会认同”。
一、自身优势
1.喜爱。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就是印证喜爱的作用。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好感后,决策将很容易受到影响。这点你可以询问吴三桂为什么会“冲冠一怒为红颜”。
2.稀缺。物以稀为贵。这方面,小米用的比较好,当年的饥饿营销效果非常好。现阶段一些商家也在用,比如限量供应的手工汉堡等。
二、关联影响
3.互惠。人的生存本身就是利己的,如果在利己上得到他人帮助,将很容易产生影响,毕竟互惠互利的事情没有人会拒绝。比如鸿星尔克的捐款,导致的产品爆销。
4.承诺一致。这个原则在生意上用的很多,比如合同上的约束、口头协议的补充等。还包括一些人年初立的决心等等。在生活中也很多,比如父母经常说的,你吃完饭我就让你看电视等教诲。
三、外力作用
5.权威。我们的生存途径,离不开选择。选择有些来自自己的实践体会,但是更多地是他人的建议。由于给建议的人太多,所以我们在吸收意见的时候,更加愿意相信优秀极少数,他们的代名词就是“权威”。以前的卖药的人,喜欢找人扮老中医就是这个套路。目前要想做到权威,除了靠别人慢慢感受,更多的是靠职务、荣誉背书等。
6.社会认同。我们不是一个人生存,多数人的意见也会影响我们的抉择。毕竟大多数人的建议、被大多数认同的行为也是靠谱的。比如以前日本海水污染的抢盐风波。人肯定是从众的,也是乐于从众的。
《影响力》这本书虽然介绍了6个要素,但实际上告诉了我们3个层面的路径,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发挥自身优势,建立利益互联,用好各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