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 2 2025-06-24

2.大山,远山,群山,从小我就会用山组好多词。但真正对山有真切感受的,还是小学三年级时第一次爬东山。

那是一个周日早上,早春的气息十分浓郁,入眼处的所有景象无不鲜艳又明媚。我们仨——还有爱霞、霞,早早从家里出发,向东山进发,直到在山脚下,被自北向南蜿蜒向前的白河拦住去路。

怎么办,绕路东大桥,还要走好久,不知道几点才能上山,说不定那时我们也到了体力的极限。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趟河过去。

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那日的水分外清澈,脚伸进去却冰凉刺骨,我们赤着脚,拎着鞋袜,踩着河底的小石子过了河。我们登上了大约半山腰的位置,因为高度的变化,眼前的景象使我感到新奇。大地敞开胸膛,迫不及待地向我们展示从体内绽放出的各种新绿。远处的房屋变成一个个小小的盒子,就像语文书里写的那样。哪里是家,哪里是学校,我们愉快地议论着,辨认着。猛一低头,我忽然感觉踩在脚下的山,是一代又一代无数人的身躯堆叠而成的,伟岸,坚实,那向远方延展的是父辈们的脊梁。一股类似血缘关系般温情冲进我的四肢百骸,我该称呼山为什么,爷爷,还是爷爷的爷爷?原来我属于这里啊,原来我也是山的一部分!

那是我与山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后来我陆陆续续爬过很多山,但是再也没有像那天那样涌起过亲情的感觉,山在我的脑海里早就回归到字典里的解释意思——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起的部分。

高处为峰,低处称谷,但若是一山连一山,高耸如野兽隆起的脊梁般的地方就称为梁。小时候总是听大人说,我们这离北京近,翻两道梁就到了。老家离北京近,上海离北京远,只用小学地理知识就能得出简单的结论。

长大之后当我的双脚真正去丈量北京的土地上时,我才发现自己错的离谱——老家与北京的差距,哪是区区一百多公里,至少有五十年!至于和上海的差距我想都不敢想。小时候的结论瞬间被推翻。上海离北京比老家很近——北京坐到上海坐高铁两个半小时,从老家开车自驾到北京最快也得三个半小时。有人可能会说我这样比较不科学,那请问有高铁谁还坐绿皮火车,自己有车谁还去会倒公交?即使是我小时候,人们走远路也是骑自行车啊!谁放着宽宽的大路不走去翻梁啊!

当然翻梁的壮举也不是没有,小时候听父亲讲过这么一件事,忘了是前楼村还是后楼村了,有一个女人打旧社会开始总是被丈夫毒打,后来解放了,这个女人就想打官司离婚。她走大路老公在路上截她,不得已只好翻梁。走到半路,又饿又累,昏倒在地。等第二天,悠悠醒转,看见一只老虎趴在自己不远处,女人吓得更不敢动,谁料老虎见她醒来,缓缓上前用爪子拍了拍她便转身离开。也许是这一拍给了女人力量,本来到乡里就能解决的问题,女人一股气走到县里,成功的打赢了这场离婚官司。

至于那天晚上老虎为什么没有把她吃掉,没有人能说出一个所以然来。但是大家公认若是没有老虎在旁边守护,女人早就成了其他山牲口的口中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的老家 1. 1980年,我出生在中国北方一个普通的小县城里,如果说这县城还有点什么特色的话,那就是山多——不论...
    敏敏的小书房阅读 34评论 0 0
  • (一)老家的书 大约是去年8月22号,和女儿去逛上海书展。一小半天下来收获颇丰,正准备打道回府,见到一本东南大学出...
    张德贤阅读 5,560评论 0 0
  • 爆笑!我在养老院当孙子 被房东扫地出门后,我阴差阳错住进“夕阳红”养老院。为省房租,我伪装成痴呆老人的孙子。没想到...
    浮生戏客阅读 789评论 0 0
  • 前言 Google Play应用市场对于应用的targetSdkVersion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从 2018 年...
    申国骏阅读 64,879评论 15 98
  • """1.个性化消息: 将用户的姓名存到一个变量中,并向该用户显示一条消息。显示的消息应非常简单,如“Hello ...
    她即我命阅读 8,577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