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我妈随手拍了一张后园的照片发朋友圈了,其目的是为了炫耀她养的母鸡有养得多好,照片的篇幅不大,也没法给母鸡来个特写,以她的水平只能拍到中距的照片。不知怎么地刷到我妈这个朋友圈后,童年的回忆片段就不停地聚集、拼接,也许是太久没回过家了,一时情难自拔,只好写些文字把积蓄的情感抒发出来。
照片有种代入感,仿佛我就站在那里一样,我看见了小时候经常滑过的“滑梯”,它依然摆放在竹子丛的旁边,以标准的45度角倾斜着,我还依稀记得我第一次玩的这个滑梯的时候还很怕,我弟弟都比我勇敢,还抓着旁边地一颗草,一点点地滑下去,后来熟练了草也滑没了,裤子还破了洞,突然我好像想起来了我那条喜欢的裤子为啥要扔掉了,这个斜坡曾经带给了我很多快乐,虽然十几年没有小孩子去滑过了,但它依旧是光秃秃的,看上去就跟滑梯一样地丝滑,可能是多亏了我妈养的鸡经常在那儿觅食,用它们的“铁爪”抓秃的,其实我还可以在这里揭露一个我妈养鸡的图谋,我妈不仅仅是想要鸡下蛋,她还想要利用这帮母鸡来做她后园的除草帮手,不过从照片上的效果来看草还是有些多,怪不得她最近又想买鸡种了,我妈说不要小看一只鸡的劳动力,二十只鸡就能把后园的草都消灭地寸草不生了,果然不愧是我老娘,想法就是这么新奇。
看见左上角的那个瓦房小屋了吗?不足5平的面积,里面还隔了2间,很久很久之前那里养了一条母狗,后来母狗死了就用来放过柴草,也放养过母鸡,也闲置过,曾经在我弟弟小学的时候他在小屋旁边种了一棵百香果藤,藤蔓长了3年就已经爬满了小屋前面,5年就爬满了整个小屋的屋顶,那时候我弟弟可有成就感了,天天一放学就扛着梯子爬到屋顶去找熟了的百香果吃,也不知道他吃了多少,反正我只吃了几个,我虽然不太喜欢吃酸的,但是那时候百香果也算稀有的水果了,吃上几个还算满足的了,主要是没杀虫,没成几个好的果子,后来这个百香果藤蔓长得实在是太好了,估计是我弟弟偷偷加了一些肥料吧,老妈就把藤给割了,神奇的是我弟竟然同意了,许是吃腻了,但是这次栽种百香果的经历留给了我弟挑百香果的经验,他总能挑到好吃又多水的果子。再回过头来说说在这里死去的那只母狗,其实那只母狗最大的功劳是它生了一只陪伴我8年的小狗,小狗化名小吠,关于它我准备写另外一篇文章,在这里不作多的赘述,毫无疑问它是我们的家人,它守护了我和弟弟的童年和成长,我们姐弟真的特别感谢它。关于小屋有没有养过猪的问题,我不太记得了,但是从小屋的构造来看无疑是养过的,因为有个猪粪池在那里。
小屋前面柿子树看着只有一米高但并不是最近栽种的,严格来说也有十几个年头了,是从我一个表舅家弄来的,柿子树特别鸡肋,我就没吃过它一个柿子,属于自己结果自己掉完的那种,当然真正原因是没人打杀虫药,不过那时候我不知道柿子要打药,总觉得别人家的柿子树才能有正常的果子,我不喜欢用水泡熟的,我喜欢用米糠焖熟的,那种软软的甜甜的最好不带一丝涩味的柿子最好了,而且七伯婆的最好吃,关于我小时候搜刮村子的故事我想另外起稿,这里不做延伸了。
小屋是比较高的,前面是用石头混水泥糊了墙面连接了下面的平地,已经过去很久了,还少25年以上了吧,上面一直爬满了藤蔓,这些藤蔓已经是这面墙体的皮肤了,拔也拔不走,拔走了也很快长回去了,所以这面墙有自己的生态圈子,墙的破洞里面可能还住着蛇和老鼠,我有一年回家看到一只野狸子在那里做了窝,不过后面村里狗多了之后就不见了。平地上之前是用沙土铺好的,很久没有用过了,就一直积累着泥土,长了草变成了这样,以前还能在这里晒晒花生的,不过现在村里种地的人少了,不缺地方晒农作物了,也就没有再修葺打扫这个平地了,还记得好多年前我和爸爸在这里打过羽毛球,我最喜欢跟爸爸一起打羽毛球了。平地上摆的车子和打稻子的机架都是坏掉了的,曾经也是多亏了这2个工具,帮忙度过了一个个农忙。
小时候的对生活感受到的美好,我想一直保留着这些美好,我也想一直锻炼我感受生活美好的能力,感恩曾经的相遇,让我不会再哭泣,让我不惧怕寒冷,不怕下雨,使得看似孤独和无趣的日常亦能闪闪发出细碎的星光使我感受到快乐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