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我遇到很多人不认可保险,甚至排斥,其实我非常能理解他们,因为没从事保险行业之前我对保险也很排斥。
记得大学毕业后找工作,还碰到保险公司的人来招人,找到我搭讪,说我挺适合的,可以去试试。
我当时心想保险行业进去的人多,离开得也多,一直在招人。如果是个好行业,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会选择离开。
后来直到加入保险行业,才对这个行业对保险有了更多的认知,才意识到保险受到很多人的不待见,是因为很多人不了解保险或者对保险有误区。
一般最常见的几类误区是:
一、认为有医保足够了
很多人觉得自己不需要保险是因为自己有医保,但其实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医保在我国普及率比较高,但是保障范围的确非常有限,尤其在重疾上,有很多的限制。
比如自费药,进口药这些不在社保用药范围内的都是不报销的。
发生重疾的时候,为了疾病的治愈,很多时候我们是会选择用更好的药的,不是哪个报销用那个,而是哪个效果好用哪个。
一般效果好的都不在社保报销范围内,没有保险,这些只能自掏腰包。
另外,除了医保能够解决的只是部分治疗费之外,医保无法解决发生风险后的收入损失问题
一般发生重疾,都会影响工作,因为有治疗期和康复期,无法工作,收入骤降或者为0这是很显然的事,但是收入减少,家里应该的支出却不会少,所以失能收入的问题医保无法解决,但是如果拥有重疾保障,就可以解决这部分的问题了。
二、投保容易理赔难
很多人不愿意购买保险,觉得是保险行业条条框框太多,认为理赔时能不赔就不赔,所以不愿意投保。
其实这样认为的人很少会真正经历过理赔的事,绝大多数人都只是道听途说。
在中国总是好事不传,坏事传千里,有一点不好就传的特别快,但是如果仔细追究下即使不给理赔还分各种情况,不排除有时是投保人的责任。
另外,这事也怪中国的媒体业,媒体喜欢报道博眼球的事情,理赔的事平淡是应该,没啥可报道,有点不能理赔的事,正和它们心意,所以报道出来。
如果说有100起理赔,有2例不赔,98例正常理赔。媒体只会报道那2例,搞得很多人感觉好像100起里面有98例不赔一样。
这锅媒体业得背。
三、保险不出险,钱就白花了
保险实质是用有限的能承受得起的保费,去转移极端的风险损失。
一旦保险出险,无外乎生老病死,都是大家不希望发生的事情。换个理性点的人来,宁愿自己买的保险永远用不到才对,怎么会有人还担心保险不出险。
但是,正如电影《大空头》里面有句台词,“如果你相信人类做事情总有逻辑可循,那只能说明你疯了”。
经济学上有个词叫损失规避心理可以来解释这种现象。
大家有过这种停车的经历吗?
有时候可能就想停下来买个早点,但是又不愿意付10元钱的停车费,就在早点铺子门口稍微停了一下,结果被罚了200元。
10元的停车费和200元的罚单,任谁来选都可以轻易地做出选择,但不少人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时却仍然还是将车停在店门口。
因为10元的停车费损失是确定的,而200元的罚单确是不确定的。
保险也是一样的,在出险事由发生前,人们有时在1000元保费(确认损失)和50万保额(不确定损失)中犹豫不决。
200元的罚单说到底对有车一族来说还是能够承受的风险,最多心头一阵郁闷就过去了。但是保险保障的风险,损失往往是巨大而无法承担的,比如几百万元的房贷一下子压在了亲人身上、几十万元的医疗费用无处着落等。
所以,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自己应对风险,还是应该选择转移风险到保险公司。
最后,我想说,其实绝大多数人对保险认知有误区,把不喜欢保险销售等于同不喜欢保险,打个比方,我们都不喜欢房产中介整天打电话给我们打扰我们生活和工作,但是没有人不喜欢房子。保险也是一样的。
另外,大家还有一个误区,把不喜欢等于同不需要,比如我们没有人喜欢医院,但是生活中却不能少了医院,保险也是一样,不能因为不喜欢就拒绝拥有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