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孔子说:“能用礼让治国吗?这当然没问题了!不能以礼让治国,还留着礼法干什么?”
(二)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孔子说:“不要担心没有位子坐,要担心的应该是自己凭什么能坐得住那个位子;不要怕没人了解自己,多想想自己有什么好让别人知道的?”
第一则中,孔子是在感慨春秋乱世中礼让文化的落寞。孔子尚礼,崇尚原始社会时期尧、舜、禹之间的君主禅让制,在不同的统治阶段,大家会推举一个贤能的人来做统治者,但从大禹之后,世袭制开始了,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这是世袭制度的开始。
君主世袭制在那个时代的确具有优势,但也有自己的弊端,尤其在东周末期。
第一,如果世袭的君王不具备领导者能力,又没有贤臣良将的辅佐,就很容易急速衰败,走向没落。
第二,诸侯分封过多,各国都各自为政,国力又逐渐强大,纷纷具备了不受周朝统治的能力,割据现象产生。
所以,周朝的衰败和灭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孔子身处春秋乱世,满眼看到的只有各诸侯国间的无情争斗。每个国家都为了自己有更大的发展,不断通过战争来获得更多的土地与人口,扩大自己本国的势力。各国间只有重利轻义,战争纷乱,完全没有礼让德行,人与人之间也只剩斤斤计较,唯私利是图,这不得不让孔子痛心疾首,唏嘘慨叹:这样的国家文化还有什么用?礼让精神还有谁相信呢?
回归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是一样,在面对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物时,如果过度自私,处处针锋相对去争抢,只会剩下两败俱伤。
即使在斗争中战胜了对手,但得到的还是我们最初想要的东西吗?还是我们理想中的结果吗?恐怕也早已经变了味道。
若璠su,二宝妈,坚持100天跑步,坚持100天连续写作。今天是连续写作的第67天,累计输出53838字。
自律让一切更自由,我愿和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