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西方的《The Pilgrim Progress》还是中国的《西游记》,两部小说都是以游记的形式将主人公们追求自我拯救的心路历程具象化为一段段的冒险,历尽险阻终是圆满抵达终点。然而在追寻最终目标——天国亦或西天的路上,两部作品在主人公对自我拯救方式的差异上体现出了两种文化的不同。班扬作为基督徒自然是将其寄托在上帝对人类的“救赎”之上,而吴承恩则将之托付于佛教的“自悟”。
根据基督教的教义,“人是由上帝创造的,人与上帝之间存在着一种自我降服、依附的关系。”①而人要救赎也要依靠上帝,要进入天国要有上帝的凭证(certificate)——《圣经》,在《The Pilgrim Progress》中无知(IGNOR)就是因为没有凭证而进不去天国,因而被投入地狱。
而佛教从教义来说,可算是最不像宗教的宗教——“佛不是造物主,不是上帝。‘佛’是觉悟了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②因而佛陀只是指引你自行觉悟的导师和先行者,他可以给你指明方向却不能直接帮你取得真经,你只得自己拯救自己而非寄希望于外力。正如《西游记》中,观音告诉唐三藏应当往西天取经,却不能直接送他去西天取经,因为这一路的磨难是他必须经历的痛苦,借由刺激他 “自悟”。只要悟了便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凭借自己的力量跳出轮回不再受苦,而不是在痛苦中反复祷告乞求上帝的恩典而得以进天国享福。
此外,西方得主救赎进天国享永福并不是为了救赎众人,而纯粹是“为了自我的幸福、自我的解脱。”③因此在书中,基督徒(Christian)在遇到与自己理念不同的人时,他从未想到去救赎他人,而是一言不合便抛下他们继续自己的天路历程。可在西游记中唐僧一路以来则是不忘弘扬佛法,教人“放下屠刀”,正是其要取的大乘佛法真经中揭示的渡人渡己。可见在东方,“自悟”不过是追求心灵圣洁的第一步,所谓 “穷则独善其身”,而在悟道之后还更要普度众生,便可“达则兼济天下”了。
由此可见,《The Pilgrim Progress》和《西游记》虽然在内容的表现形式上具有相似性,然而在达成结果的不同方式的选择上却体现了东西方两种文化不同的价值观。
引用:①庞希云:《灵与心的上下求索——<天路历程>与<西游记>的精神旨归》
②多识:《论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几个重要特点》
③邬凤明:《不同语境下的心路历程——<天路历程>与<西游记>之异质分析》
(原文为我文学课的小论文,首发于网易蜗牛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