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那年同同还在上小学,几年级我搞不清楚了,反正那几年年年要买北京郊区的公园年票,因而年年秋天里,都要带他去八达岭森林公园看红叶。因为年票里有这个地方,去了就算我们赚到了,反正年票售卖时,就是这么宣传的。
那一年去到那座森林公园应该已经是十月末了,我看照片里,都是愁云惨淡的,来之前像是下了场雨,满地都是焜黄的落叶。那落叶,还有着刚落下的生命力,有着扎眼的金黄,那是萧瑟秋色中的一份子。雨延缓了它的枯萎,将它的美丽冻结,也将它与周遭的冷,凝结成一片,溢出相框。
同同穿青灰色的冲锋衣,沿着铁轨,踩着满是落叶的碎石路基跑在前边,而后他突然站住,蹲下身子,捡起一片金黄的叶子向我招摇。我拉长镜头,将那个孩子、那片落叶和他身后斑斑锈迹的轨道、漫漫无际的铁路以及深秋里绿得惨淡的树林定格,咔嚓一声,按下快门。
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在昌平县城以北,沿八达岭高速去那里,过了居庸关就该下高速了。我们听到八达岭,就会想起那里的长城,其实那片森林公园就在长城脚下。也就是说,你登上长城所俯瞰的,就是这片森林公园,而从这片森林公园里,也可以走到长城脚下,站在长城之外去看长城。
去那个森林公园,首先要沿着那条铁路进到青龙谷,那是一条不长的山谷,叫它青龙,有些像是小瞧了龙。谷两侧的山紧紧将它夹持,长城从一侧山上爬下,再从另一侧山上爬上,它们都是八达岭上的长城。只是如今,只有西北一侧是正宗的八达岭长城,而东南的一侧,倒成了唬人的八达岭水关长城。
但不管是正宗的还是冒牌的八达岭长城,即便它才是那条青龙,也不得不在山谷里折断了腰,被拆去了谷底的一段,因为这里要通过一条更为重要的铁路。
不辞辛苦的铁路工作人员,吆喝着可爱的延庆口音,驱赶着沿铁路而上进入到山谷里的游人们,他说几点几分的火车就要进站了。
果不其然,如他所说的时间,一趟火车缓缓地从山上茂密的林子里钻出来,只是它不再冒着浓烟,吭吭作响而来,它洁白的车身有着流线型明快的线条,让这条路上怀旧的人们,多半以为它来错了地方。那火车在这条山谷里停靠,就在两边山上爬下的长城所对峙的豁口中间。等待道岔在大家惊奇的目光下缓缓搬动过后,那趟列车又沿着铁路缓缓启动,扭动着一节节的车身无声地向山下驶去。
火车停靠的地方是个小小的车站,它的名字就叫做青龙桥车站。不知道您对这个车站还有无印象?它曾在一篇小学的课文里出现过,那篇课文的名字叫做《詹天佑》。
我也是最初到了这个小站,看到了詹天佑的铜像时,才记起了那篇我们应是需要背诵的课文的。而当年学过那篇课文后,学校春游还组织我们来过这里,但那时还小,我只记得我们是坐火车来的,在这里下车,去看了那座铜像,或许还鞠了躬,宣了誓;如今在来这里,只觉得这个小站还是那个样子,没有一点改变,那座铜像也还伫立在那里,也是没有一点改变的,唯一改变的,是来到这里的人。
詹天佑是我们国家近代铁路工程的先驱者,他又被称为我们的铁路之父。他领导、设计、建造了中国人自行完成的第一条铁路——新易铁路,只是那条铁路短了些,又专供满清皇室使用而缺乏实用性。其后,他又完成了更长的一条,那也是中国人自行建造的第一条服务于社会的干线铁路,就是我们身边的这条老京张铁路。
当然,与四十余公里没什么实用价值的新易铁路相比,这条京张铁路却是实打实的硬骨头,因为,它要跨越眼前的群山,因为,它要完成西方人认为中国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1905年,詹天佑克服重重艰险做到了,那一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它从此成为了一个宣告,西方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也能做到。
而这条铁路,也成为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工程技术届的骄傲,成为了近代中国独立自主地走进近现代工业文明后所呈现给历史的一座丰碑。
如今,历史已经轻轻划过一百余年,当年的铁路还在使用,它已经用来承载我们国家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的新型和谐号列车,当年的铁路、车站、护坡、涵洞已经成为了国保级文物。只是当年为了修建这条铁路,不得不拆去如今已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八达岭长城在青龙谷谷底的一段。因为那条基本水平的山谷,正好能承接詹天佑所发明的“之”字型上坡线路中,能歇脚的水平路段。
那位我们国家工程技术的先驱者,就长眠于这座山谷里的小站之旁,就长眠于他所发明的那一段“之”字型线路旁。那铁路从山上下来的一撇,和要下到山下去的一捺,在这条山谷中的这座小小车站汇集。
他,每天就在这里注视着那一趟趟列车的进出,看着它们的改型、换装,看着它们的升级、进步。
他,造就了中国铁路,而中国铁路也以这样鲜活的方式,将他永记。
这条小山谷,也由于这条铁路而与世界相连,你说那条铁路难道不更是一条青龙吗?
站在詹天佑的墓前,同同问我,他是谁?我说,你小学的语文课本中,你初中的历史课本中,一定会学到他。他是一个时代的开创者,那个时代就是我们自力更生地建造我们自己的铁路的时代。截至2021年底,我们国家新建铁路4200公里,全国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5万公里,高铁超过4万公里,而他就是为这个时代设计建造出第一条铁路的中国人,尽管那条铁路,仅有200公里长。
青龙桥车站,其实还不是八达岭森林公园的一部分,从那个车站去到红叶广场,才到公园的检票处。从青龙桥站所在的山谷上到红叶岭,是连续爬升的大坡,尽管已是深秋,却也走得人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那段山路走得让人疲惫,周遭风景也乏善可陈,后来知道,那里是丁香谷,满山满岭遍植悬马丁香。六月才是丁香的花季,路上小贩告诉我,那个时候,漫山遍野全是丁香细碎的小白花,雪铺的一样,可是好看。只这季节偏是它年老色衰最不愿被人家瞧见的时候,仅有的绿意也尽显疲惫,一阵风后,焜黄斑驳的碎叶便迫不及待地簌簌飘落,竟也如雪一般。
不过随着高度的爬升,随着山路在高山上盘旋,小小的青龙谷和那段小小的铁路、小小的车站就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野。我们的视野越发的辽阔,硬朗的群山也构造出更为宽阔的关沟河谷,那里如今已没有了河,但做为河谷的天堑犹在。
这里是军都山,这里是南北走向的太行山脉与东西走向的燕山山脉的接缝处。有了山,就会有翻山越岭的路,这里也是太行八陉最北边,军都陉的所在地。如今已经很难确定当年这条路是怎么走的,但有几点是可以确定的,它一定是从昌平南口出发,穿过居庸关,翻越八达岭,最后到达如今的北京延庆和河北怀来所处的延怀盆地的。
那从这个角度来看,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何尝不也是这么走的,它也是从南口出发,也是穿过居庸关,由于当时火车马力不足以翻越八达岭,詹天佑不得不巧思出“之”字形线路,这里有多少那个时代的无奈呢?
如今,我们国家已是超级工程建设的基建狂魔,曾经困扰古人的行路问题,已不在今人话下。同样从南口出发的G6京藏高速,就在我们眼前通过长995米、高28米的雄伟的,甩出一条优美弧线的八达岭大桥跨越关沟河谷,而后一头扎进全长1085米的八达岭隧道,穿越八达岭,如今,不会在留下前人修铁路毁长城的遗憾。
而这条如长城般雄伟的路,就建设在那条叫做青龙谷的小山谷旁,那座叫做青龙桥的小车站一侧,这何尝不是一种,向先辈的致敬呢?
詹天佑将近代的铁路技术引进到这条山谷里,从此用缩短的运输时间和提高的运输效率,碾压了在军都陉上走了几千年的马帮;而我们如今何尝不是用更是专业的建桥开洞技术,几倍甚至几十倍地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当年曾经遥远的城市,如今还遥远吗?
我们在上山的路上,撞见一两株红叶树,就如见着宝贝一般,举着相机狂拍不止。从山上志得意满下来的人们,自是不屑,有嘴快的告诉我们,翻过这道山岭,这样的红叶随处都是。
果然行至岭上,色彩一下就丰富了起来,漫山都是那种两人高的黄栌树,尽披着或是金黄,或是火红的灿烂。这季节的山岭,凄风苦雨过后,除了侧柏还在惨淡坚持,大部分的绿意都已凋零,因而更是衬托出了霜过之后的红叶,如激情迸发一般,如烈焰灼烧一般,染红了这片山,燃着了那片山,那灿烂的色彩连绵到莽莽苍苍的远方。
那长城就爬在那山岭的山脊之上,那是水关长城的一部分,由于没有像八达岭长城那样得到完整的修复,这段显得有些颓废破败。我倒觉得那便应是长城的模样,谁人永远做新娘,长城,本就是赳赳武夫们厉兵秣马的地方,而当我辈凡民都能摸到它的城砖,扭捏在它跟前留影时,它没有不崩塌为碎石荒台,泯灭于历史之中的道理。
只是这红叶燃遍的山岭也在告诉着我们,在这里,修墙和修路是同样不易的,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几座超级工程在这里相遇。一条是为了阻挡,一条是为了突破,一条做为屏障,保卫国家,一条做为路途,连接远方。它们在这里神奇地交叉着侧身而过,却让爬得气喘吁吁的我想起了一个词,使命。
长城之下,我将这个词讲解给同同听。
长城之下,长城曾经守护过的山林,竟也如彩霞入锦样的斑斓,此即为身着彩衣的八达岭,一座有着火一般激情的山岭。
《长城随笔》合集:
----------------------------
我是云行笔记,在此潜心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苦旅》,让我们来一次,有文字感的旅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