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城西是个火热的年代,聚集小城为数不多的重要工业。生产80年家喻户晓三元电视的南通电视机厂,那时候还没被一把火搞垮。到今天我妈还常常跟我念叨,当年如何和爸爸用工资分期付款买的三元电视。一印,二印,那时候也是挺让人羡慕的企业,南通锅炉厂,南通机床厂,柴油机厂,航仪厂,航机厂,还有生产宝石花收录机的无线电厂。父母把一辈子都奉献在城西的工厂里,而我们家从我出生起至今,一直把家安在了城西。
小时候,我家在城西,而奶奶家在东门。到了周末,爸爸就用他的二八自行车,驮着我,沿着人民路,穿过大转盘,哼哧哼哧骑过友谊桥,就到了东门奶奶家。奶奶家在临街的一排小楼房的一楼,房子后面是用石子路串起来的民居。跟着奶奶在里面穿街走巷的时候,总是晕头转向,好像那条石子路没有尽头一般。奶奶家马路对面是个小商店,奶奶会带着我和表姐去买糖果,有时候是金币巧克力,有时候是橘子糖。有一回,表姐和我坐在楼梯上,诉说着她对孙女和外孙女不同称呼的芥蒂,而我在那傻傻的吃着橘子糖。天知道,我连这两种称呼是什么意思都不懂,大我一岁的表姐都已经会发表意见了。多年后,表姐考了一本,二我只考了三流大学,才明白,智商果然是天生的。
90年代,商业很单一。城西居民,去得比较多的可能是人民商场。后来有了新亚商场,华联商厦,现在,这三个商场早已经不见,这三处建筑物如今却仍在。人民商场楼上开了百岁鱼和豪想来,华联商厦改造后,一部分变成文峰电器,一部分成为南通电视台。当年华联商厦开业的时候,可谓人山人海,通城盛世。依稀记得门口有个喷泉,在小城当年也是个稀罕物,好多人特地过来和喷泉合影。商场里有个大厅,可以买一杯牛奶,坐在椅子上喝。现在想来,付钱买一杯奶粉冲的牛奶,还挺傻帽的。老陈当年曾在华联工作,到如今回忆起昔日华联的荣耀,依然会激动的唾沫飞舞。
再后来,有了文峰大世界,华联商厦走下来商业神坛,逐渐没落,直到消失。文峰大世界崛起后,南大街才开始显示其商业地位,一直雄踞了几十年。
那些年文峰总是人挤人,两部扶梯上总是站满了人,门口的自行车放到马路上还排满了两排,挑了占路经营擦车的好生意。
参加工作后,在文峰买了第一双皮鞋,带着小高跟,是当时流行的尖头红皮鞋。那时候在文峰八楼,有个吃饭的美食广场和游乐场。美食广场也就开业的时候人气旺一点,后来就显得空荡荡了。而对面的游乐场,则是另一番红火。我们家豆豆从小不点的时候,姐姐每周都带她去八楼玩各种游戏设备。那时候八楼的游戏设备还算比较新,除了有小朋友爱玩的,还吸引了各种年轻男女。没有智能手机的青春,总是有耗不完的时间和多余的精力。哥哥和他的一帮狐友总是相约八楼,而我也经常去蹭点游戏币。那时候八楼就有了投篮机和跳舞机,沉迷于跳舞机的哥哥,在跳舞机上认识了他的90后非主流小女友,爆炸头。我对自己的定位一向为主流大众,和非主流还是有着很大代沟的。爆炸头总是不甘示弱,每天在qq空间狂刷火星文和肉麻的图片,看得我很头疼。在我好不容易搞懂了那些密码一样的火星文,准备也凑上一句的时候,爆炸头和哥哥分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