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一篇文章在我的朋友圈里疯传,这篇文章的名子叫《博士毕业必须有2篇C刊文章 华师教授:这要求快把博士生逼疯了》。文章里的这位范军教授,把中国的博士、博后的数量估计了一下,然后按照每人两篇的发文数量进行计算,发现现有C刊没有这么多版面供博士生们发表。接着,这位教授得出一个结论,不应该再让博士生们发表C刊了。表面上看起来范教授的逻辑似乎很合理,但是如果我们对范教授的逻辑进行进一步的推究,就发现范教授似乎是假定每个博士生都应该正常毕业,不能让博士生们毕不了业。我认为范教授的潜台词是不合理的。有的博士生研究能力强,有的博士生研究能力差,那些研究能力不及格的博士生们应该被淘汰。
发C刊是惟一的淘汰机制
欧美名校一般不会对博士生的论文发表情况作硬性规定,他们主要通过对博士论文进行严格把关来淘汰不合格者。由于这些名校对博论的要求异常严格,所以这些学校的博士学位非常的难拿,要花好多年才能拿到。以前有一个加拿大的历史学教授来浙大讲学,他的博士学位是在芝加哥大学拿到的,他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拿到博士学位。对比欧美名校,即使中国的一流名校在博论的评审环节也异常宽松,只要论文像模像样,就可以通过评审。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学术圈人情极重,A教授与B教授认识,B教授看到A教授所带博士的论文通常会手下留情,只要不犯特别严重的错误,都可以通过。国内的这种博论评审制度,根本无法把研究能力不足的劣等博士们淘汰出局。在这种情况下,发表两篇C刊就成了惟一的淘汰机制了。如果国内高校再把这条规定取消了,那我们国内的博士学位恐怕就要像硕士一样泛滥了。
应整顿期刊
在现在的条件下,应该做的不是取消博士生发表两篇C刊的规定,而是整顿学术期刊的恶劣办刊作风。前几年浙大古代史所曾经邀请《中国史研究》、《史学月刊》、《清华大学学报》等期刊进行座谈,这些期刊都表示他们在办刊的过程中大量使用关系稿。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某期刊的一位直率的编辑,他说他们现在刊出的都是约稿,并且建议我们博士生不要向他们期刊投稿。由于期刊倾向使用教授、博导们的关系稿,所以博士生发表论文的空间被严重挤压,甚至出现刚刚我提及的期刊不要投稿的怪现象。这种情况造成了一些有水平而无门路的博士生无法发表自已的论文。我觉得国家应该整顿一下这种恶劣风气了,否则以后C刊登得恐怕都是学阀的学生的文章了,那些没关系的学界寒门在学术界再无立足之地。
应禁止导师挂名第一作者
要真正发挥C刊的淘汰作用,必须在高校建立一套公平的发表机制,尤其要禁止导师挂名第一作者。论文是一个人的劳动成果,是一个人的知识财产,可是在国内却发生了大量导师“抢劫”学生成果的行为。本来A君独立完成一篇论文,可是A君却无门发表,屡次投稿都石沉大海,这是A君的导师B博导就以帮助A君发表论文为由,把自己挂作第一作者。这样文章是发表出来了,可是这篇文章以后却成了B博导的成果了,更有甚者B博导甚至觉得A君应该感谢他肯挂第一作者。B教授的行为是什么,这是明火执仗,是抢劫!读鲁迅的《孔乙已》,我们已经知道知识分子会做贼,可是看到眼前的现实,我们却震惊地发现知识分子还会做土匪!此外,别的教授见B博导得此便宜,群起效尤;别的博士生见A君成功发表,顺利毕业,想想自己前途未卜,便有样学校地挂导师作为第一作者。学界最后竞成盗匪世界。
总之,我们需要的不是取消发表C刊的硬性规定,而是整顿C刊发表的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