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以来,镇上人烟一度寥落。但随着疫情防控越来越精准及又是过年前后,这两天镇上又恢复了一些热闹。
我们镇,曾是本市最大的一个镇,源于地势平坦又是各乡镇的中间,一到圩日,各乡镇的人都来这边付圩。街上从来熙熙攘攘,热闹活力。
昨天朋友发的一个各镇人口数,我们镇作为一个中心镇,人数居然排在靠尾,意料之中,也是之外。
人都是往好处走的,我镇人自有圩以来到底比人见过世面,有能力,渐渐外走,最近去了县城,最远各地。
之外是,居然这么快靠尾。
从我私心来说,我是希望家乡建设发展得越来越好,因为这样回家养老才有可能性。
很多人会说,家里环境好,空气好,又有老友等情结在,回来养老很适合。其实真正养老时候考虑的不是这些的。
真正考虑医疗。尤其我辈人。
如果你觉得你没有考虑,或者你父母没有考虑,你身边的老人没有考虑这一块,不是因为他们没考虑,而是一是他们身体还好,二是他们不是不考虑而是没有选择。
而我们经常讨论回家养老的语境中,我们是在选择。
所以我希望老家越来越好,这样才有可能医疗条件更好。
以往小镇热闹是因为做生意的很多,圩面积很大,加上一到圩日,旁边的镇做小买卖的人也往这边赶。
现如今小镇热闹,却是因为车多。
看起来热闹,其实是因为路窄,一下子大家的车都上路,挤在一起动不了,给人有了拥挤热闹的错觉。其实,早寥落太多。
小镇寥落只能说明一件事:大家生活基本都好起来了,再也不用起早贪黑,日日夜夜从田地里摸索出作物往街上跑,生怕赶落了一趟好集。
所以现在回村里,再也看不到满菜地做事在忙碌摘菜做菜(做成卖的模样),也看不到成担成担的各种香菜芹菜从你眼前飞驰而过,那是赶着把菜送进菜市场的乡人;记忆里年关弥漫在空气里的香菜味道,芹菜味道,大蒜味道等也闻不到了。
虽然它们只要被吃起,那味道布满口腔时,还是会让人马上想到童年的年关,记忆里的各种忙碌与热闹。
乡人习惯勤奋,几块的菜地依然种满各种青菜,依然有着冬天里的白软的绿色,让人品砸出一点点熟悉的味道。
而大风中的田野里,不再空旷萧瑟只有风声在回旋。自从稻田统一租种给外乡老板,我们田野里就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作物,前几年是韭菜花,火龙果,这两年是胡豆,玉米。
下午出去一趟,傍晚才出来的太阳不知为啥总是逆着人眼,虽温和,却不适合远眺,朦胧中这次田里好像是玉米。
这片曾经我最爱的稻田种上了我曾经最向往的玉米,而我长成了不再是谗玉米的大人;在我最想念记忆中那片割稻后会种上各种蔬菜,乡人会热闹围着这一片土地的时候,田里安静到了寂静。
我和这片田野,到底是隔了一个时差。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和自己最想要的人和事,隔着时差。
就像小时候在操场上嬉戏追逐打闹后,大家休息间会聊天到长大后想买一辆车,因为觉得那是美好生活,成熟成年人的标志。这是看电视给看的。
但是,长大后,自己终于开着车回来时,看着操场都被车停满了,才发现,那些在操场上的时光,是无忧的象征。
各种时差交错,组成错落有致充满遗憾,又有新的知足的生活。
谁能道明白是哪个好。
要我说,还是现在爸妈不用再天寒地冻的冬天早出做生意,自己不用在井水冰凉中带着弟弟妹妹大扫除,乡人不用为了填饱肚子,过个年,像在冲锋陷阵,几天几夜不得好眠这样的日子好一些。
毕竟嬉戏游戏的地方好找,日子变得更好确实几经时间,日复一日勤奋而来,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