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穿衣服到读大学,从不爱吃菜到禁止早恋,从哎呀这个不行到哦哟那个不好的呀。
我们的家长们好像正在经历一场充斥着焦虑和担忧的战争。伴随着孩子们的一生,周而复始,日以继日。
在最开始的时候,首先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做老师的几年里,一些特别有趣的例子。
小明是我从教以来遇到最可爱的小孩子,长得可爱又帅气,阳光又开朗。颇受女孩子们的喜欢。
有多喜欢呢,大概就是那种在食堂里吃饭会有女孩子把肉往他碗里夹的那种喜欢了。
孩子妈妈在和我沟通的过程中,不止一次的表露过她的想法和她觉得最焦虑的地方
“我家孩子还这么小,每天回去就跟我说妞妞没有依依长得好看,但是妞妞对他比较好,他好纠结啊。”
突然心里涌起一阵绝望,我每次还得和我媳妇儿抢火锅里剩下的那点菜吃,人家小小年纪。诶!
小明妈一脸苦笑的跟我抱怨这些的时候,我们的小明才读小学1年级。
第二个,是一位非常体贴非常细心的妈妈,孩子已经初三了,她还是会经常打电话给我
“老师,小江在学校吃饭还好吗?爱吃青菜嘛?食堂的饭菜吃不吃得饱啊?需不需要加餐啊?现在毕竟长身体啊........”
说实话,每次我都很羡慕这个孩子,毕竟我在这个年纪,一天用超过10块钱就会被叨叨好几天了
最后一位,则有一些些的强势和犀利了。孩子父亲是一个大学教授和博导,能力地位双出色的人物
却还是免不得要跟我唠叨“老师啊,我们家孩子我好担心啊,我让他学这个也不学,那个也不感兴趣,这个样子下去要被淘汰的啊。”
期间,言辞恳切,大有一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了。毕竟是要出国的,这样下去怎么办!
家长们的焦虑离不开孩子,离不开孩子的生活,成长,教育,未来,离不开孩子的一切。
从本源出发,让我们看看家长为什么会对孩子的这一切而焦虑和担心。
我们换句话来说:小明妈妈担心的是孩子情感的不确定性会不会影响他的人生
小江妈妈担心的是孩子饮食的不确定性会不会影响他的人生
博导爸爸担心的是孩子技能的不确定性会不会影响他的人生
焦虑的情绪,源于不可控性,源于不了解不熟悉,源于外界的压力,等等等
小明妈妈是不是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年龄阶段的性格特质和所配套的情感需求?
小江妈妈是不是了解孩子现在身体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和如何摄入才能保持均衡?
博导爸爸又是不是了解让孩子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东西是什么?
还记得大学教授曾经告诉过我一句话: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看着眼前,但只有孩子和教育不行。
前半句不敢苟同,但后半句却是至理。孩子和教育当是长期的,持续的,连贯的,并有准备的。
就像我通常会问家长们一个问题:你想让你的孩子在可以独立于社会的时候,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具备哪些能力。
很遗憾,能够有清晰目标和要求,回答的上来的家长,少之又少。
缓解这些焦虑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但是却再困难不过。
写下寥寥数语,以供参考
1:从家长自我做起,用长远的眼光,看未来的问题。做一个计划,就像做一个梦,梦里你的孩子,到了18岁那年,是如何的模样。
2:哪些能力不可或缺:独立生活的能力(从幼儿时期开始的引导一点都不早)、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世界如此美妙,你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
应对挫折的能力及勇气(跌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办法自己站起来)、逻辑思维能力(决定了孩子一生的高度和学习的基础)、独立思考及辨
别的能力(群众的智慧是愚昧的,盲从的人不值得被相信)、一项持续终身的爱好(可以是体育运动,可以是其他技能,但一定要是爱好)、一
中安生立命之技能(可以不为了生活而工作,但不能没有工作的生活)、合理而健全的性格框架(大多数优秀的品质,都应该被具有)
3:充分了解你的孩子,了解他的年纪,了解他的爱好,了解他作为一个个体人类而存在的需求而不仅仅只是你的孩子,了解他的想法比灌输想法更
重要。
4:更多高质量的陪伴(陪伴只是一个过程,但有好有坏。)、更合理而全面的倾听(即便只是孩子,每一句话也值得被尊重和了解)、
更专业和细致的沟通(沟通不是说教,不是说教,不是说教!是为了达到目的,解决问题的必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