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直受到价值投资理念的熏陶,所以刚开始接触量化投资这个概念的时候,我总是抱着质疑的态度,怀疑它的有效性。
量化投资有效的前提满足吗?
不管是基于价值投资的量化还是基于技术分析的量化,我觉得量化的有效性应该建立在以下假设之上:
1、公司的价值以及外界的所有利空利好信息都已经反映在价格中了
2、历史会重演,用李善友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变化是连续的,归纳法依然有效
但是A股市场远没有达到完全市场化的地步,所以公司的价值还无法充分体现到股市价格上;
历史是否会重演,对于未来永远都是未知的,各种黑天鹅、灰犀牛都是可能会出现的,所以归纳法在股市中是否有效依然无法预知。
这时候我们选用的那些用来量化的指标就很难长时间保持有效了,就像《十年十倍》书中所列举的例子,2010年之前都有效的均线系统由于股指期货的上市而失效了,而“红三兵”策略也只在1990-1996周期有效,在其他周期完全失效。
如何做到量化投资可行?
不管是什么投资策略,没有哪一个指标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有效的,就像价值投资中的PB指标只对轻资产行业更适用,PE指标只对盈利更稳定的行业更适用一样。
在中国这个整体盈利情况不高的市场,一个静态的系统已经很难应付这个瞬息万变的投资世界。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使得传统方法迎来巨大的挑战。
所以任何指标都不是“圣杯”,只会刻舟求剑地只使用一套系统去应付变幻莫测的A股市场,带来的只会是始料未及的损失。
所以失效的只会是其中某些指标,但是量化的方法依然有助于我们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大致找准方向。
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利用历史数据不断训练、不断观察,并在实盘中不断试错、不断改进。在这个过程中剔除不适用的指标,筛选出适用的指标。这些指标对价值投资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辅助作用。
《十年十倍》这本书使用了大量实例介绍了量化策略的细节以及量化结果的分析,这给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实践价值投资提供了很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