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一篇文章,我罗列了在《肖申克的救赎》中,男主安迪身上的11条优秀品质,其中有三条最吸引我,分别是:沉着冷静,独立思考;兴趣高尚,坚持不懈;以及活出自己。
品格一:沉着冷静,独立思考。
在思考力训练开启之前,我从未认识到自己是个表面上随波逐流,骨子里坚持自我的人。之所以一直看不清自己,是因为我被自己太多的随大众表象所迷惑,我以为我就是懒于思考的人,我以为我就是追求大众安全的人,我以为我没有自己的主张,我以为优秀的人都是对的。后来我慢慢发现,我的随波逐流源于我的随和,对于并不重要的或者非原则性的抉择,我不太计较得失,我不太在意结果,好的坏的都能接受。可是,会有一些我认为重要的或者原则性的事,我其实一直都有自己并未察觉的倔强。比如说,师范专业毕业的我,早在实习期间就坚定了不当老师的想法。父母的苦口婆心,编制的诱惑,从未让我有过改变职业的念头,10多年的石油石化行业依然是我最值得骄傲的职场经历。
现在,我觉得独立思考是非常必要且满足自我价值感的事情。任何一件事,周围都会有不同的声音。我认为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是最重要的,因为独立思考的过程,就是和潜意识沟通的过程,也是权衡利弊,得失取舍的过程,别人的答案没办法契合自己的灵魂,只有自己才能把身心灵统一起来。人的潜意识总会为得到更多更好的而努力,保存他的生存机会。哪怕是在别人眼中的损失,也可能是自己的圆满,就像《无问西东》里展示给观众的信念。
我们都知道,不要在生气的时候做任何决定。因为被情绪脑控制的自己,是无法做出明智判断的。人生有很多波折坎坷,沉着冷静是一条制胜法宝。只有在保证头脑清醒的状态下,我们才能进行有效思考,从而找到应对的办法。男主安迪正是拥有这个品质,才会在得知妻子出轨的愤怒下,最终放弃了想要枪杀她。
如果我拥有这样的品质,10年后,我人生的很多抉择都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得失我都能接受,臣服于现实,没什么好抱怨的。30年后,我的大半生已经度过。回首往事,前半生懵懵懂懂,后半生明明白白。前半生不知道为何选择,后半生和自己的内心在一起。真正老去的那一天,我会感激自己,至少有三十年的时间,都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品格二:兴趣高尚,坚持不懈。
当我问自己,我有什么兴趣爱好时,我竟一时答不出来。琴棋书画不会,洗衣做饭嫌累。做梦想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勇气一直没攒够。我真是个毫无乐趣的人。再看看狱中的安迪,下棋,音乐和读书,看上去与监狱格格不入,实际上提升思维和格局,无一不散发着自由的气息。最重要的是,他能坚持。为建图书馆,六年如一日,一周一封信申请政府资助。我觉得他的坚持是不以达成为目的的,换句话说,就是在没有希望的情况下,也能坚持。为什么在没有希望的情况下也能坚持呢?首先,不做肯定没有,做了希望渺茫,就选择做。其次,他只是在做自认为应该做的事,心甘情愿,结果不重要,所以能坚持。包括他挖了19年的隧道,就一定能够越狱成功吗?未必。我想在他成功之前,他没把结果看得那么重要。我认为他关注的是当下,而非未来。做好每一个当下,坚持下来,跬步就至千里了。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好看的皮囊是老天爷给的,有趣的灵魂却可以自己修来。如何修?我认为培养高尚的兴趣是一条途径。例如博览群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最近北大才女李雪琴因为脱口秀火了。我不敢说她是因为书读得多,脱口秀才说得好,但至少书读得多,可以帮助到她说脱口秀。比如,在听她脱口秀之前,我都不知道爱因斯坦的宇宙论。而她,可以轻松调侃到宇宙的尽头在铁岭。
什么是高尚的兴趣?我认为可以帮助人扩宽思维,扩展眼界,扩大格局的兴趣都可以称为高尚的兴趣,发掘并培养一两个高尚的兴趣,并专注于当下,坚持下来,时间将慷慨以复利。
如果我拥有这样的品质,10年后,我会是个思维活跃,眼界开阔,格局大的人。也会像安迪一样,眼里带光。30年后,我的境界必然是现在不能企及的。我会是一个睿智的老者,慈祥而谦逊,包容而恬静。真正老去的那一天,我依然能够从高尚的兴趣中汲取养分,滋养灵魂,身心合一。
品格三:活出自己。
活出自己是我的最高目标。
曾经看过一篇漫画文章,讲述的是女人的一生。从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生,慢慢长大成人,一个个身份的叠加,到为了成为母亲,妻子,女儿......而不断放弃自己的需求,牺牲自己的理想,无比悲凉地走完一生。她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给这些身份,唯独委屈了自己。其实这就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女性,是我的妈妈,也是我自己。
当有一天,我知道爱自己比爱任何一个身份都重要时,我感动得想哭。我想要告诉妈妈,好好爱自己,活自己,是女儿最希望她做的事。她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不属于任何人的人,她值得拥有她的梦想,她想要的生活方式。以前,我会想要妈妈和我生活在一起,她能帮我带娃,我能吃到她做的饭,一家人其乐融融,就是幸福。后来,我明白了,这是我想要的她,不是她的生活,所以,当疫情好转,航班恢复时,我成全了她想家的心。她有她的朋友,她的生活圈子,余生,我希望妈妈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也在努力平衡身为妈妈和自己的两种身份。孩子幼小,母亲的身份是责任。我是个五岁的妈妈,用五年的时间学习了一些当妈妈的学问,由最初的身心俱疲到一点点小有收获,继续朝着得心应手进发。我还是我自己,有梦想,有喜好,不会放弃自己。我很珍贵,我追求幸福,我值得被温柔以待。我给不了孩子自己没有的东西。我渴望自己学会爱自己,爱别人。这样孩子就会学会爱自己,爱周围的人。
如果我拥有这样的品质,10年后,我会是个有目标,有追求,有行动力的人,我会展现给孩子“自己”这重身份的魅力,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把爱自己,活自己作为重要的信念。30年后,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肯定不会给孩子们带娃),成为孩子们口中的传奇。真正老去的那一天,坐在摇椅上回忆自己的一生,满足,欣慰,意犹未尽。
当我真正拥有以上这些品质时,我看到的自己是一个充满自信,热爱生活,自带光环的人。我身边的人会看到我的洒脱,自在,随遇而安。
当我拥有这些品质时,我会更爱这样的自己,更加尊人尊己。对身边的人,我充满了个性的吸引力,绽放出生命的光彩,影响着我的孩子们去做独立,坚韧,有爱的能力的人。我的爱人像读一本永远充满活力和正能量的书,被我深深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