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家族,两百年来长盛不衰。他的二百四十个子孙后代中,代代有人才,无一个败家子,靠的就是其独特的治家之本和自成一派的曾氏家风。从而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经八代而不衰”现象。
勤俭,治家之本
曾国藩虽贵为一国宰相,可他秉持着勤俭持家的原则。在饮食上,从不挑剔和浪费,每餐坚持只吃一种蔬菜,决不铺张浪费,因此得了个“一品宰相”的雅号。他要求家人勤劳朴素,出门不能坐轿,拾柴,烧水,端茶洗碗,厨艺纺纱,都不能使唤仆人,家里人要亲力亲为。至于曾国藩的穿着,更是朴实无华,他的鞋袜衣衫,也都是出自太太,女儿或者儿媳之手。在居住上,曾国藩也毫不讲究,仍然住着有百年之久的曾家老屋。
曾国藩严格遵循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把勤俭二字,淋漓尽致地运用到了治家的全过程。
和顺,齐家之本
曾国藩兄弟姊妹共九人,他是曾家长房的长子,又早日成才,所以对兄弟姊妹特别的关爱呵护,却从不偏袒,姑息迁就。他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起到了表率和模范的作用。他常说:“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诗书,起家之本
曾国藩非常重视对子孙后代的文化教育,他在给弟弟的家书中,提到要“发奋自立”,告诫子弟,不仅要读四书五经,甚至还要多读史书,要熟读《了凡四训》,陈弘谋的《五种遗规》等书。他常举例说起老家的那些大贤大儒,他们没有功名利禄的追逐,活得多么怡然自得。
在“半耕半读”的家风中,曾国藩自身逐渐成长为一代大家。
忠孝,传家之本
曾国藩说过:“于孝悌两字上尽一分便是一分学,尽十分便是十分学。”他认为,孝是处理好家庭关系的重要法则,是家庭和睦祥瑞的重要因素。俗话说得好“忠孝难两全”,可曾国藩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做到了,他是一个十足的孝子,他也是一个大忠臣。曾国藩对国家可谓尽职尽责、尽心尽力,把国家之事当作自己的事对待。曾氏家族秉承了忠孝的真谛,从而家庭和睦,子孙兴旺,人才辈出。流传着“历八代而不衰,百年无一败家子”的佳话!
这一切的和顺美满,盛而不衰,都在曾国藩日常独到的“治家”之道中,可谓是后人学习的典范和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