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 这是清代一位作家描写瘦西湖的诗句,读到这样的诗,总令人心之神往。
扬州的特点是水多,而水离不开的是桥。扬州瘦西湖的桥是远近闻名的,这里的桥样式奇特,各有特色。
小虹桥又名小红桥,它的名字看似与大虹桥对应,却与大虹桥毫无瓜葛。大虹桥是纯石制成,而小虹桥是钢筋混凝土构成,用红油漆刷成红色。这二虹桥似乎是中国古今文化的见证者,相会在这瘦西湖中,为这瘦西湖平添一番韵味。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萧,处处驻兰桡。”这一诗词里描写的就是大虹桥。大虹桥的建成可有一番周折。大虹桥横跨于扬州市的瘦西湖上,初建于明崇祯年间。原是一木板桥,围以红色栏杆,故名“红桥”。清乾隆元年改建为石桥。因桥形似彩虹卧波,遂将“红桥”改为“虹桥”。虹桥之胜,始于明代,延至清乾隆年间,王渔洋在扬州做官时修缮了虹桥,桥上建亭。他常与一班文人在桥上作诗,其中一首是“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舫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 由于诗人的吟咏,扬州虹桥声名远扬。
著名桥梁专家毛以升说“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由此可见五亭桥之美。每当皓月当空之时,月影倒映在湖面上,微风拂过,漾起一圈圈水波,重重叠叠,打碎了月亮。
在扬州,民间流传着一个白蟒护桥的传说。据说:在清朝时候,有人见过一条大白蟒,盘旋在白塔上,将头伸到五亭桥下饮水,老人都说这是神龙。日久天长,时过境迁,人们就渐渐把这件事淡忘了。有一次,一个外地人来扬州瘦西湖游览,他见到了五亭桥上精美的筒瓦,被迷住了。
就对扬州的一个盐商说:“听说五亭桥上的瓦可以消灾降福、护佑万事吉祥啊。”盐商听了暗喜,悄悄记在心头,在一个夜深人静、月朗风平的晚上,盐商带着几个家人携长梯,去五亭桥盗瓦。
他架好了梯子,亲自爬上去,正欲动手取瓦时,突然狂风四起,天昏地暗,飞沙走石,盐商摔倒在地,长梯也被卷走了,家人被风刮得团团乱转,拚命抱住桥栏杆,连连磕头作揖,求老天饶命。
这时一条大白蟒忽然从天而降,蟒身盘在白塔上,张牙舞爪,把头伸到五亭桥下戏水。白蟒那眼睛如铜铃般大小,目光直逼着盐商,盐商吓得瘫在地上,直打哆嗦。事后,一传十,十传百,扬州城老幼皆知有白蟒护着五亭桥,再也没有人敢动五亭桥上的一砖一瓦了。
春波桥是园中最“朴实”的桥,它由木头制成,建在园中最偏僻的角落。他只是直直的,搭在两块看似纯天然的石头上,它甚至没有名字。如果说那些拥有无数赞誉的桥是贵妃的话,那它顶多是个不受宠的秀女。在这之前,我甚至不知道瘦西湖有这么个桥。但那天然的美着实让我大吃一惊。她似乎应是个修女,脱离尘世,活的逍遥自在。
这就是瘦西湖——桥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