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正常的人都应该对明天拥有美好的期待吧,希望明天更洁净,更安全,更秩序,更富足,更绿色,更和平,这里暂时省掉N个美好的词汇,只要是美好的,我们都希望她在明天发生。
可是现实是,我们只能活在今天啊!
用对明天的期待来反观今天我们生存的世界,会不会有太多失望?这一巨大心理落差如何才能弥补,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能够坦然面对?
早起行走在上班的路上,你会发现很多造成这一落差的现象。
我的家到单位整个路程是五公里,要过至少六个交通岗,经过数不清的小店面,并且绝对会与你可能再也无缘见面的路人擦肩,吸入一辆辆蜿蜒在路上各色汽车排出的尾气,嗅着空气中弥漫的说不清什么味道的味道,看着或明媚或阴郁或呆滞的脸庞,这些是你驾车上班无法体会到的生活。
每个交通岗都有红绿灯,个别“繁忙”的交通岗还有警察在指挥交通,但在这样一个人口逼近千万的大城市,什么数目都要翻倍。
大城市在给你带来便利生活和就近共享更多资源好处的同时,也把硬币的另一面同时带给了你。
交通的混乱无序甚至变成常态,无论行车也好,行人也好,大家都带着侥幸心理,钻着法律无法覆盖的漏洞,将一种无序变成了恶性循环,将人们日益焦躁的心变得更加焦躁。
焦躁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哪怕一点点星星之火花都能点燃那躁怒的肝脏,引起唇舌或肢体之争。
相煎何太急啊?
路上能看到很多穿着橘红马甲的环卫工人,他们无一例外都年过半百。
我来到这个城市一年半的时间,没有看到过任何一个年轻的环卫工人。看着他们拿着扫帚、撮型袋弯腰清扫的场景,心中总是划过不忍和心疼。
他们都是我们父母的年纪,每天都比太阳早起,无论冬夏,每天扫着永远也扫不完的垃圾,每月拿着微薄的用以糊口的工资,偶尔三三两两在垃圾箱旁抽支烟说说话,当作劳作间歇的休息。
我们能做的是把手边的垃圾投进就近的垃圾箱,自觉担当城市形象的守护者。
这个城市有太多的风景,最不需要的就是污水染地、塑料袋满天、菜市场里的残枝败叶乱堆、不显眼处隐隐发出的屎尿味道、人与人之间无礼的谩骂与扭打、房屋外墙和交通道路上出现的令人尴尬的补丁。
我们不需要这些,但它们依然存在;我们渴望着美好的明天,但今天里丑陋与污染依然刺激着我们敏感的神经。
我们能做的只能是约束好自己的言行,而无法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善待今天,而不用明天的期待来苛求今天。
当一个个的个体有了强烈的意识,环境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小小的改变而发生惊人巨变的时候,明天就会真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