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好久没去菜市场买菜了。为啥?老下雨,不方便。不想走路。共享单车又按时间收费。
今日,终于又天晴。家里没有存货,而且咱是买了电动车的人,不用急吼吼赶时间。
那就菜市场遛遛吧!
我所谓的菜市场,不是棚子里的有秩序的摊位,是菜市场外边马路两旁的露天摊位。
相较于棚区内摆的整整齐齐的红黄绿紫,我更喜欢直接摆在地上的蔬菜瓜果。那些都是城郊农民自己田里菜园里产出的。或者是头天晚上去园里摘的苹果葡萄梨子桃,或者是一大早在菜地里拔的一把小葱砍的十几棵白菜;还有可能是准备进城卖菜时,从院子里摘下的几个茄子拔的一撮香菜。
无论是哪种蔬果,那种带着泥土味道的清新都让人愉悦。那是一种野性的美!
我买了十几个西红柿。小的,和鸡蛋差不多,真的要一口一个了。为啥买那么小的?便宜。两块钱一斤。大一点的三块。再大的,更贵。怎样都是吃,还是吃便宜的。
我看着摆在化肥袋子上的冬桃,问了价格,十块钱三斤。小一点的三块。我不买,只是看着亲切,问问。
大白菜一块三一斤,小一点的要一块五。虽然新鲜,但我也不买。因为我记得超市里是九毛九一斤。
一位大叔正在捡花生。我问了问,花生是三块钱一斤,决定买一点。通过交谈,我知道他还有一些花生在田里没有拔出来。我知道由于连阴雨天,大豆和玉米收不回来,都在田里发了芽,问花生没事不?他说没事。他的是晚花生。如果是春花生,收不回来,在田里可是要发芽的。
买了二斤花生,我顺嘴又问了问玉米。他说,五块钱六个。我拿起一个扒了扒皮,发现有些老了。我说:不买了。先煮花生吃吧!丢下,开了电门,准备骑车走。
大叔说:不买啦?捎着些吧!多给你几个。捎着吧!
我看着他那恳切的眼神,又看了看他那皲裂的手,又把电动车关上,再次蹲下:捎几个也行。
他帮着我扒玉米皮,我说:你受伤裂了个大口子,怎么不贴个创可贴?
他没听清,“啊”了一声。我又说了一遍,这次他听清了,不以为然:试不着。
“试不着”,是临沂方言。我的理解是:感觉不到,不碍事,没必要。
是啊!老农民谁的手上没有几个口子几个茧子啊!几个口子算什么?不在乎。
但我在乎啊!看着那个口子,我想到了二十多年前,大冬天里父亲剥棉花手上裂的口子,想到了奶奶手上因为忙农活忙家务而不能愈合的一个个小口子。我当时很心疼,买裂手油。但他们也不在乎,很少想起来去抹。
农民不容易!我扒着玉米皮,瞅着方便袋里的玉米:差不多了吧?几个啦?六七个了吧?
大叔说,再给你个!说着又扒了一个给我放到袋子里。
再次付钱的时候,想着刚才付钱没听到他的手机播报,我就给他看看付款信息。
我问:“你没带手机啊?这上面的名字是你的不?”
他说,是的。
想起来网上,老农民卖菜儿子收钱的梗,我开玩笑:“这扫码的钱都给谁啦?你能捞上不?”
他笑笑:“都是我的!给谁?给儿子啦!”
我拎起玉米袋子,目视有七八个,边说“谢谢”,边感慨,你这离城近,还能卖点钱,济宁老家,俺妈那棒子都在地里生芽啦!
他也感慨:不容易呀!你帮我捎着点,我不省里再往家拉啦!
不容易。我为啥刚才问问桃子的价格而不买桃,一个是因为孩子们不怎么吃,再则是我妈田里也种啦!
想想人家还能换成钱,俺妈种的卖给谁去?
村里种了不少果树。梨啊,苹果啊,桃啊,都成熟啦!种的多的,管理的好,可能通过各种渠道卖一卖,像俺妈那样的,没多少棵,又不善于管理,就自己吃一吃。吃不完又卖不出去,都毁了。
送人?送给谁呀!不是啥好东西,人家都有。给我邮来?不够邮费的。
在农村,不是好东西,拿城里就能换成钱。可是,俺家离城五六十里,不值当的进城去卖。不像人俩城边上的,一把韭菜几个茄子都能换钱。
就像我买的西红柿,我买葡萄时,摊主看到车筐里的西红柿,问多少钱斤?我说两块,都是一点点的。他说,都是捡剩下的。
当然都是捡剩下的。大的贵呀!在老家这样的西红柿都不是人吃的。再大一些的西红柿,我也看都不看一眼。不想吃,任它坏掉。
可是,在城里,每一种东西都是花钱买的呀,不舍得让它瞎掉!
农民不容易,起早贪黑的,在城市里像我这样没有工作的老娘们也不容易呀!
花菜黄瓜是新鲜,都四块钱一斤,不吃也罢。
忽然就很感慨:坐人还是要托生在有好工作的人家里,是那种轻轻松松旱涝保收的好工作的人家里。
即使托生不到,也托生在城郊农村。城郊的农村比远离城镇集市的纯农村,挣钱门口多啊!
如果,上述两种命运都没有,那就不要出生了!托生在山东农村,再赶上这样的连阴雨天,收收不回,种种不上,真能愁死个人!
当然,想出生还是出生。出生后,那就好好学习,打翻身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