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源:软骨组织
2.特点:病灶内可见肿瘤性软骨组织,无骨组织。
3.分类:
(1)发生: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于软骨瘤和骨软骨瘤)
(2)部位:中心型(发生在骨内)、周围型(发生在骨外已存在的骨疣)、骨膜型
(3)细胞组织学:普通型软骨肉瘤、间叶型软骨肉瘤、透明细胞软骨肉瘤、去分化软骨肉瘤
4.好发:30~50岁,男>女;长骨(股骨、胫骨、肱骨)、骨盆、肩胛骨
5.临表:起病缓慢,病史长(1~1.5年)。常见局部疼痛(隐痛、间歇性)。多有逐渐增大的肿块。局部可有压痛,关节活动可受限。
病理
1.肉眼:肿块较大,向骨外生长的软骨肉瘤呈结节样肿块,与软组织分界较清,肿瘤切面呈蓝白色分叶状,与光泽,半透明状。可见钙化灶,可有黏液变性。髓腔内分界不清。高度恶性时皮质破坏,有软组织肿块。
2.镜下:肿瘤细胞丰富、肥大,核饱满、大小不规则,染色质深染,可见双核/多核细胞、巨核细胞,或具有多核或单核的瘤巨细胞。高度恶性肿瘤具有多形性的肿瘤细胞。瘤细胞间为软骨基质,含有钙化。
3.根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核分裂、软骨化骨等分类:
I级:低度恶性(继发性)
II级:中度恶性
III级:分化最差
影像学表现
1.X线:
(1)中央型:骨髓腔内出现形态不规则的溶骨性破坏,内忧各种形态的钙化灶,呈斑点状、环状、絮状等。分化好的肿瘤有硬化边缘。肿瘤进展较快使骨皮质变薄,轻度膨胀。恶性度高的肿瘤界不清,骨皮质破坏,形成软组织肿块,并有骨膜反应。
(2)周围型:见于骨盆、肩胛骨等部位,多为骨软骨瘤恶变,表现为界不清的肿块影,软骨帽不规则增厚变大,边缘模糊,其内出现斑点状或絮状钙化的钙化影。肿瘤骨性基底部和附着部的骨皮质可出现骨质破坏。
2.CT:有助于定性诊断;典型钙化表现:点状、环状或半环状;可确定肿瘤的范围,清楚显示骨破坏区、软组织肿块及其中坏死液化区。周围型软骨肉瘤可见软骨帽呈不规则增厚。
3.MRI:T1wI:等/低信号,恶性度高——信号低;T2WI:均匀的高信号,恶心度高——信号强度不均匀。
免疫组化:瘤细胞胞质和胞核S-100 蛋白均为阳性;CTGF在软骨肉瘤水平低与软骨肉瘤的分级呈反比;PCNA的反应性与软骨肉瘤分级成正比。
流式细胞分析:G I软骨肉瘤主要为二倍体,G II、G III软骨肉瘤主要为异倍体。
治疗——手术(主)
1.手术原则:彻底切除肿瘤
2.手术方案:I A期/I B期——局部广泛性切除;II A期/间室外累及范围较局限的II B期——局部广泛切除;高度恶性肿瘤——截肢/关节离断
3.重建术:①自体骨移植;②异体骨移植;③人工假体置换;④瘤段灭活再植;⑤异体骨假体复合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