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后,我们还能看残奥会。
这是一群因为身体某个部位不同于正常人的运动员,他们同样需要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把蕴藏在体内的体育精神与世人分享。
说实话,关注奥运会客观上会比关注残奥会更多点。所以我们会有这样一个承诺:北京残奥会将和奥运会一样精彩。否则这样的承诺无非是画蛇添足。但对于关注与参与残奥会的人来说,那种热情是不打折扣的。双休日看轮椅篮球中国队与英国队的那场比赛,比奥运会上美国队与西班牙队的决赛的精彩是不能同日而语的,而中国队最后大比分输掉比赛也不是重要的,在我看来,在这样的赛场上,输赢成了额外的东西,最具震撼人心的就是运动员无异于常人的神色。每一次跌倒、轮椅的翻转、快速的爬起,都让人忘记了他们还是肢残人。
记得大学的某个暑假,宁波市在雅戈尔体育场召开残疾人运动会。我和一个好友报名参加了志愿者,可以拿20元/天的辛苦费,一个便当,一件残疾人运动会的纪念T恤。那T恤至今还在我老家的卧室挂着,充当回老家过夜时的睡衣。那次运动会,我被分到田径场地的报道组,负责向综合组汇报田径比赛的各类信息。田径赛场上,是盲人百米赛跑,我就在跑道边上,离比赛那么近、离盲人运动员那么近。尽管有的选手跑到半途跑弯了方向,但脸上的坚持与努力却是不放弃的。我们看着,更多是一种感动。拿我们观众而言,观看奥运会,也许更多的是关心谁拿金牌了,对于残奥会,似乎我们更在乎运动员带给我们的人文化的刺激与感叹。我们需要奥运会,可能从某个层面来讲,在如今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我们更需要残奥会带给我们的精神思考。
2008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