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又是一年春节,在阿勒泰工作的四姐和小妹,在福海的三姐和我,我们四姐妹可以和爸妈聚在一起过一个热热闹闹的年了。遗憾的是,过年期间单位仍安排值班在岗,七天假期大大缩水,四姐和小妹也得提前回去上班。
三姐开餐馆,一年休息不了几天,每逢休息必去阿勒泰,这次也不例外,大年初三就和四姐他们一道去了阿勒泰,家里年的气氛也淡了。
假期最后两天单位排了我的班。我心不在焉地上班,同时不断通过微信家庭群消息关注着三姐的动态,看他们什么时候回福海。三姐一家本计划玩两天就回,结果被四姐多留了一天。我有些失落,能留一天,就有可能再留两天、三天,我心里空落落的——这个年估计就这样结束了。
意外的是,第三天一早他们就回来了,我心情也跟着明朗起来。下班到点就急忙往家赶,回到家,三姐已准备好丰盛可口的饭菜,卤菜、炖羊肉、热菜、凉菜摆了一大桌,又是一顿丰盛的年饭!饭后大家聊天欢笑、做家务、看电视、打牌,小孩开心地在大人们膝间跑跳玩耍,充满了温馨的生活气息。这才是过年应有的氛围!三姐年假休到初九,我们的年也过到初九。
我和三姐虽然都在福海,但我下班时间正是餐馆营业时间,平时只有周末不加班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在半下午短暂见面,因此相处时间有限。偶尔遇到餐馆所在的片区停电无法营业,大家就抓住时机一起自驾去周边游玩,一起热热闹闹吃顿团圆饭,这天就像过节一样开心。
毕业后在外漂泊数年,自从回福海以来,常常盼着亲人们相聚,只要能一起过过居家生活就很开心。这种期盼的心情,由来已久。
二
因家庭条件不好,三姐初中毕业没有继续读书,去四川老家打工一年后返回新疆,之后辗转于乌鲁木齐、阿勒泰、北屯各地打工。每换一次工作离家就更近,并且每年春节必回家。每回一次家,三姐几乎会倾尽所有积蓄,离家便是从零开始。
由于母亲的特殊原因,我家一向不和村里其他人家来往。一到假期我们就宅居在家,生活封闭且单调乏味,就盼着过年三姐回家。三姐回来不仅会为一成不变的家里添置许多新用品,还会为我们带回各色美味零食、漂亮的新衣服,年夜饭有很多我们没见过的新鲜做法,给我们讲外面的世界,带我们一起玩从没玩过的游戏。三姐在家的日子,母亲脸上成天洋溢着笑容,父亲虽然面不露色但能够感觉到他是欣慰的。
总之,三姐一回家,陈旧的家里连空气都变得新鲜起来,没有三姐的年是不完整的。因此,每年冬天,三姐回家过年成了全家人的期盼,三姐似乎成了我们的精神寄托。
那时家里没有电话,和三姐联系仅靠村里唯一一个商店唯一一部座机拨打三姐的传呼机,通讯极不便。因此我们总是不能确切得知三姐回家的日期。于是年前很早,我们就开始关注家门口那条路尽头会不会有载着三姐的车开过来。
犹记得为了等三姐回来,我和小妹捂得严严实实,来到院外一边等待一边玩耍。我们把院门前的雪地踩得平整紧致,泼上水,结冰后形成天然“滑冰场”,我们来回滑冰玩,一边玩一边关注着路尽头,直玩到满身是汗、头冒热气,也没等到三姐。我们一次次失望而归,第二天仍旧满怀希望地等待,却从没有亲眼看着三姐从路尽头出现过。
望啊,盼啊,终于有一天,突然听到院外汽车鸣笛声,大家赶紧穿衣出门看,三姐正从后备箱往车外拿东西,大包小袋堆在雪地上,最后付了车费,大家提着东西高高兴兴拥着三姐进家门。
我们的年,开始了。
三
我读高三那年,三姐在北屯打工。寒假前夕,忘记出于什么原因,我想去北屯三姐工作的地方玩两天。当时18岁的我还从未出过福海,极少去家和学校以外的地方,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远行。不记得是如何联系上三姐,如何坐上去北屯的车,只记得三姐带我来到她住宿的地方,是主街楼房后,一排低矮的平房中的一小间。由于气温太低,门上钉着一层毡子,窗户用塑料布封住,窗下是一堆煤,墙壁被煤堆染成黑色。一进门是一只煤炉,墙角一张双人床占据了大部分面积,只流出两条窄窄的走廊,床的一头摆着电视机,屋里还住着另一个女孩。
之所以印象这么深刻,是因为我惊异于三姐在外面过的这么拮据,可她从没对我们说起过。每每回家,我们看到的只是她光鲜亮丽的一面,身着时尚的服装,乘着汽车回来(那时候村里少有人舍得花钱搭车),给家里添置各种物品。怎想到她在外面的生活竟是如此艰辛!
三姐像《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在外面再苦再累从不对家人说,永远是倾尽所有付出。她是我们那时封闭的家庭与外界互通的唯一途径,是我们快乐生活的催化剂,给予我们精神上的引领,让我们蒙尘的生活有了色彩、阳光和清风。
(2019.02 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