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学完第2课后,对I/A1/A2做出的调整(点击可见原版)
片段 一:选自《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R:阅读原文】
尽量找出不被侵犯的“圣地”
利用不容易被工作或私事影响的时间最好,例如:如果利用每天开始工作前的时间,就不容易被安排好的事情影响。
当然,我们很难开始就做到最好。经常会发生“打算早晨七点开始学习,结果没睡够而无法集中精神”“计划晚上八点阅读,结果经常被偶发事件影响”等情况,所以,请在实际生活中多方尝试,如果无法顺利进行就改变做法,找到最佳行动模式,并把此模式“嵌入”日常生活当中。
【I:重述知识】
作者把不容易被工作和私事影响的时间比作不可侵犯的“圣地”。之所以称之为“圣地”是因为这段时间更容易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好,比如读书、写作等。
而想要守护好这圣地,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1.知己:即了解自己的时间分布及去向 2.知彼:即知道你所要做的事情有多少、有多难、预估完成所需时间。
当做到知己知彼,就能很好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匹配到合适的事情。
例如打算早晨七点开始学习,那么你要清楚你的作息能否给自己流出相对的时间;你的精神从萎靡到投入学习需要多长时间调节;对于学习的内容你是否足够了解它的难度;用这段时间去做杂事显然很浪费。或者说:你当天有很多细碎的事情要处理,那么你要知道你一天的行动或行程中,都会做什么,这期间的时间是怎样的一个分布,这些杂事你是否提前评估过它们可能的可行度。
比如,你今天可能要做1.处理微信消息2.下午会议流程安排3.阅读公众号文章。那么你可以在去乘地铁的路上去想会议流程的安排,在坐地铁的时候,将你的想法用电子笔记或便签记录下来,修改完成。若还有时间,可以打开公众号看几篇文章,遇到好的文章,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及时记录下来,然后收藏文章。达到公司后,将便签的会议流程导出来,进行修改并与相关同事商讨。吃饭的时候,在等饭或者刚吃饱饭这些间隙,将微信信息处理掉。晚上回到家,将收藏的文章和自己的感受导出来,重新的阅读和梳理,并编辑成文章,发表在自己的自媒体。
【A1:描述相关的经验】
之前有段时间想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自己知道晨读好,于是给自己安排的是早上7:00-8:00阅读1小时,但是最终我没有坚持下来,知己:我知道自己这个时间有一大段的时间,但是我忽略了,我自己是早上5:00起床,5:30出门跑步到6:30再加吃饭到7:00。这就导致运动过久导致身体疲惫,造成后续精神不集中;吃完饭立马投入学习,大脑供血不足,会易犯困;而且运动后的洗澡、换衣、拉伸等调整,往往会把时间延后半个小时到7:30,我8:00往后又有其他的事情安排。故则就导致原来7:00—8:00的读书时间被压缩且质量不高,最终导致行动没办法坚持下来。
【A2:如何应用】
读书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所以早读习惯还是要培养起来。
知己:
①清楚的明白早上5:00-8:00是我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②我想在这段时间安排读书和晨跑两个项目
知彼:
①读书和晨跑各需要1h
②清楚各事项需要做什么工作
于是,在5:00—5:30去洗漱以及精神唤醒,然后读书1h到6:30,6:40-7:40用作热身、运动和拉伸,并且在此过程去想书里的内容。7:40—8:00用于记录自己读书后的想法,以及对接下来工作的安排。
片段 二:选自《非暴力沟通》
【R:阅读原文】
非暴力沟通第二个要素是感受。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然而,根据罗洛.梅的叙述,大多数人的感受”像军号声那样单调“。
人们认为感受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自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于是,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渐渐地,我们习惯于考虑:“人们期待我怎么做?”
在一次研讨班中,一位大学生说,室友将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他怎么也睡不着。我询问他当时的感受,他说“我觉得在晚上不该这么大声。”我提醒他,虽然他用“觉得"这个词,但他表达的是看法而非感受。他请他再试着表达感受,这一次,他说”声音太大了就没会打扰到别人。“我向他解释,这依然是看法非感受。他想了想,斩钉截铁地说”我没有什么感受。“
很明显,他有强烈的感受。不幸的是,他体会不到,更不用说表达它们了。体会和表达感受并不容易。
【I:重述知识】
作者提到了成熟的人和单调的大多数人,成熟的人敏锐,更善于倾听自己甚至体会他人,而单调的大多数人既不懂的倾听自己的感受,甚至不懂得体味他人的情绪。单调的人更倾向于主张维护自己的“权威”,更看重“怎么做”。于是他们虽然很清楚自己有强烈的感受,但是就是表达不出来,甚至感受不到。
如果将行为过程分为信息释放者和接受者,那么这两类人,任何一类都有可能有两种性质即成熟和单调。在行为过程中,没有任何一方会立即认同你说的就是对的,因为自己的是权威。所以,直接的去表达要求,看法只会让对方感受到不自在甚至是被挑战,于是结果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甚至是反击。而感受是最原始的东西,是大家都经历过的感觉,去向对方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更容易唤起对方的共鸣,让对方放下权威,对传达的感受进行理解和再加工,从而双方达成较好的结果。
所以,这次研讨会中的,大学生遇到这种情况,直接告诉对方:我现在睡不着,真的特别难受。
此时,这么多就好,不要再表达观点和要求,把感受传达出来,让对方去感受思考,然后再去进行后续的谈话。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实习期间,下班在地铁站等女朋友下班,因为公司不在同一地方,需要在换乘点回合。
我那到的有点早,然后就约好等她,结果她做错地铁了,因为用手机搞工作,然后我说没事,我等你好了。此时我已经有情绪了,因为当天本来因为工作心情有点差,而且等的时候站的脚疼,结果她又坐反了。当时我的情绪及压抑不住了,在电话里放大了嗓门,然后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啊?能不能做地铁的时候不玩手机?” 就这样直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要求,甚至是指责。(但是我女朋友就是不喜欢别人凶她的那种人,于是就不高兴了,怼了回来),结果两个人堵了一路气。
后来在晚上谈心,两个人很客观的分析了这件事,我向她道了歉,说“不应该那么凶,即使你错了,毕竟我的目的是想让你理解我等你那么久,而你因为自己的过失,让我等了这么久,给我造成了不适感。但是我的语言却对你进行了指责,这是不对的,但是我应该说:亲爱的,等了这么长时间,真的好累,好烦啊。这样你更容易接受明白我的感受”。
【A2:如何应用】
在恋爱关系中,生活在一起会有很多的摩擦,比如家里搞的太乱了,乱丢垃圾了等等这些小事情,让我反感了,那么有情绪时先去感知,比如此时我肯定是有些生气,那么我就直接表达:“把家里搞得这么乱,我心里可是很生气的哟”,然后等她去感受我的感受,去思考自己所做的事情,等待她回应。
片段三: 选自《打破僵局》
【R:阅读原文】
如果你不在谈话技巧上花心思,很容易表现的咄咄逼人,使谈话陷入僵局,因此需要改变你的谈话方式。我的建议是,需要考虑做出改变的不仅是说什么,还有如何说,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可变因素:
1.节奏—对话的节奏应该加快还是减慢?
2.音量—你说话时声音有多大?你应该提高还是降低音量?
3.打断—是你打断对方,还是对方打断你?
4.停顿—在回答对方之前,你能否等一等,稍作沉默?
【I:重述知识】
一场谈话包含说什么和怎么说。如果自己说话的方式不恰当,往往会表现的咄咄逼人甚至是其他。而这种情况,表达的一方往往是无法感知的,而听者会有很明显的感受,于是最后谈话陷入僵局。
从我的认知看:谈话分为“内容+技巧”两个部分。内容是我想让你知道的 ,技巧则是更容易让你知道的。类似于广告文案,比如我想让你买小米5X,肯定不会说:快来买。于是广告文案这么说:变焦双摄,拍人更美。那你是不是有点想买了呢,当然文案和说话还是有区别的。
文案写作有需要注意的因素,那么说话也有需要注意的:
1.节奏—这个要根据听者的类型做调整,甚至就是去改变自己,防止自嗨
2.音量—音量能够表达出你的情绪,结合内容更能体会其中的意思
3.打断—要学会在适当恰当的打断
4.停顿—停顿能够很好的留给对方思考,以及表达清楚你自己的内容
这四个因素看似简单,但还是需要根据当时对话的主题、情境、对象等其他因素合理的讲内容传达出去。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1.节奏
之前的一次实习工作,需要我负责微博的选题规划,和我共同参与的是一位女生,我们两个人在这方面的经验都很少,我是之前有读过运营的书的,所以还是有框架和思路在。
交接当天,我把自己自认为很逻辑性的东西拿出来开始给她讲解,因为是按照金字塔的模式来的。我异常兴奋,想展示我多厉害。于是,从微博的定位-选题方向-内容类型,几乎是一口气说了下来。然后对方一脸懵逼的沉默了几秒,于是我又重新讲了一遍。
这里,我是自认为我的内容很有逻辑,且很容易懂,而没有想过这对对方是否是有认知的,故而说话节奏很快,导致她根本听不懂。
2.音量
前段时间和女朋友因为她做错了一些小事,招致我对她有些小意见,于是我就去批评她,目的是想让她意识到错误,于是当我说的时候,自然而然因为自己的情绪在描述这个错误事实以及给出意见的时候,音量特别大,于是她生气了(因为她最烦别人对她凶了,受不了委屈)。说完话,我立马就意识到了危机感,于是就笑呵呵的一顿安慰。
这件事表明,音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你所传达的内容。本来是想让她知错,结果音量很大,表明自己趾高气扬,虽然错了就要批评,但是根据你谈话的对方,要用合适的说话方式。
3.打断
之前和朋友聚一起聊天,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我们走在一起喝喝咖啡,聊一些经验。我朋友是一个爱分享的,尤其是有些点是他擅长的,旁边有一个朋友不认识,但也是健谈的人。谈话刚好聊到一个我朋友特别熟悉的点,于是他就在给大家讲解,但是不愉快的是,每当我朋友要讲一些转折点或者是内容衔接的部分,旁边的朋友就会打断,提一些问题甚至是几乎不相关的想法。导致我朋友当时虽然没说什么,但是能很清楚的看到他刚吸一口气要讲结果就呼出来的无奈。
有时候谈话要恰当的打断别人,如果对方不是那种一直说不断气的人,若真的有所疑问,在恰当的地方提出好的问题,会让优质的谈话或分享继续下去。
4.停顿
之前实习的时候,因为有项工作的描述让我有歧义,于是我找到相关负责人,在询问的过程中,我额外注意表达了我对此工作的理解,以及这个工作描述表达的可能性,这个额外,就是把语速放慢,然后先表达我的理解,停顿了一会留给对方思考,然后又说了可能性。对方理解的很快,给出答案也很清晰。所以适当的停顿能够让对方更好的理解你的信息。
【A2:如何应用】
私下会跟女票交流很多观念上的问题,这种谈话纯粹是为了理解、表达、互相知会。
那么我在明天晚上睡觉前,主动找个机会去跟她讨论一下“到底要不要早上叫你起床”这个话题。
所以我在表达我的观点的时候会把语速放慢一点让对方更容易理解,然后说话生意小一点,足够亲切。在她答非所问或者是描述的问题并非刚才的问题的时候及时的打断提醒,等她表达完后,我会尽量将观点分类拆解开,表达一个停顿一个,留给她更多的思考和组织语言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