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位情感老师提起,三国里面的人物把情商体现的很透彻,又想起二十年来从未读过这部经典,便觉得有些过分!便开始加入读三国的阵营。细细看来便觉得确实有些道理。
三国开头,罗贯中先生以黄巾军叛乱为始,紧接着便是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本人也觉得刘备是一个情商至高的人,与关羽,张飞相遇之时无不提及自己本是汉室宗亲的身份,按说刘备一支被遗失在逐县,本不应该时时展现出来。要知道这个身份即使在后来身为义军联盟盟主的袁绍也不得不重视一下的。这就体现了刘备的一重考虑:他想在这个新组建的小团体中获得领导者的地位,同事也想获得一些重视。
后来在刘关张三人在救了还是河东太守的董卓后被董卓因官职而轻视怠慢,张飞气愤不过说到:若不杀这厮,反要在他部下听令,其实不甘!二兄要便住在此,我自投别处也!要知道在刘关张三人结拜至今还没有多长时间,并且结拜前张飞家境殷实,刘备徒有身份,而关羽则逃难之身,所以三人起义至今仍以张飞,既出人又出钱,出力最多,本又是豪爽快意之人,今遭此冷落自然不忿,刘备也明白在董卓处不得重视自然不会出人头地,重点来了,刘备并没有说我们在此不得重用等等来作为离开的理由,而是以:我三人义同生死,岂可相离?不若都投别处去便了。说实在的,这句话听着舒服,加强了三人之间的联系。若我是张飞必然对三人群体好感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