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一年的支教生活即将结束,这一年我付出的同时也成长了,现将支教第二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师徒结对,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学校的发展。白鹤滩镇中心学校的领导抓住了东西部教育扶贫的契机,把青年教师成长的任务托付给我们的支教老师。本学期,我带了三个徒弟,分别是杨小雁、陈华巧、陈俊甜老师。我不定期到他们的班上听课,课后交流,提出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的建议,分享优秀书籍和语文教学公众号。四月下旬,我指导杨小雁老师学会了制作微课——《学写比喻句》。五月中旬,我指导陈华巧老师执教古诗经典微课——《江雪》,在昭通市出线,被送云南省参加“云岭杯”中华经典诵讲课大赛。六月上旬,指导陈俊甜老师执教作文课《一个我崇拜的人》,教会他上作文课的方法。
通过备课和磨课中,我倾其所有,教徒弟们教学设计,查阅资料,观看名师课例。平时跟他们交流读书体会,分享我的成长足迹,希望他们踏着我的脚印前行、成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二、送教下乡,为村小老师作示范
上个学期,我通过下乡,了解到村小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低下。为了帮助村小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本学期,我和杨雯雯老师把东莞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通过示范课传递给白鹤滩镇村小的老师们。
我们送课到了咪吐小学、杨家湾小学、红岩小学、大坪小学等。下一年巧家才开始使用统编版三年级的教材,我设计了三年上册的《找感觉,写日记》,为他们示范指导学生通过细微观察,找到感觉写日记的方法。我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究、自主发现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不过早地教给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课堂上的我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课堂展示中,我的教学环节清晰,给老师们展示作文课的步骤。听课的老师表示:我给他们提供了一次足不出户便能学习、提高自己的机会。他们觉得我的课实在,一学就能用上。
三、牵针引线,促巧莞两地教育交流
为促进巧家和东莞两地教育的交流,我负责沟通、联系,带领巧家县白鹤滩镇中心学校校长高登华一行14人,于2019年4月9日—10日到东莞市石排镇石岗小学考察交流。
考察组一行人,参观校园文化,进入课堂,观摩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科目老师的课,观摩了石岗小学的大课间活动和少年宫活动,聆听教导处和德育处的工作报告。报告会后考察组领导详细了解学校德育管理和日常教学管理的细节。最后双方学校的领导班子召开座谈会,相互交流了经验。
本次考察,考察组对上展示课老师评价很高,称赞他们的课堂生动,注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他们表示此行还向石岗小学学到了有关在教学管理和德育管理的先进经验,回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改进相关的工作。
四、发动捐款,捐赠图书,推动课外阅读
支教一年,最多请教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学生不会写作,作文水平低下,不仅是老师教学方法问题,更重要的学生阅读积累少之又少。据了解,白鹤滩中中心学校及18所村小都配有图书,但是所配的书要么过时,要么太成人化,没能吸引学生阅读,而且老师也没有引领学生阅读。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阅读生活,从3月至5月,我发动身边的爱心人士捐款购书,共筹得善款113800余元,购买图书近7700册。其中,东莞市叶德新先生个人和东莞市凯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各捐助5万元,东莞市潘秀群名班主任工作室捐助1万余元,广东省博爱LP4团队捐助3800余元。两个多月里,我精心挑选图书,确定书单,联系东莞的书商订购图书。截止6月28日,一本本沉甸甸的图书均已发到白鹤滩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个老师,每个孩子手中。孩子们手捧心爱的图书,如获至宝,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我和东莞的这些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希望通过捐赠图书,帮助山村的孩子点燃阅读的兴趣之火,让他们通过阅读,积累知识,增长见闻,认识世界,走出大山,成长自己,建设家乡。
虽然我即将离开巧家,但回莞后我仍会关注巧家教育,特别协助白鹤滩镇各个学校推广和开展课外阅读工作,打造书香校园,让白鹤滩镇的孩子都成为书香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