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年龄相仿的朋友交往中,发现有失眠症的不少。根据他们的叙述,基本上就是:起床可以控制,入眠不能;不到十一二点上不了床,不到凌晨一两点难以入眠;即使入眠,很可能是浅睡眠。他们自己的感受是“苦不堪言”,因为没有体验过,有时候还觉得不可思议。
撇开年岁较大者的睡眠困难,我这里想说的是年轻人的熬夜问题。这里所指的“年轻人”是18-35岁的青年人,在此之前的是少年儿童,之后的是中老年人。这个问题在3月21日的“世界睡眠日”之际就想说一说,耽搁了。眼下正是“春眠不觉晓”的时候,现在说也不迟。
01近六成的年轻人习惯于在子夜入睡
中青报有一个社会调查中心,这个中心曾经对2002名18-35岁的年轻人展开过一项关于睡眠的专题调查。从样本量看,不算小,有一定的代表性。结果显示:59.5%的受访年轻人的入睡时间是在晚上23点之后,其中23-24点入睡的占42.4%,凌晨0-1点入睡的占14.0%,1点以后的占3.0%。
4月12日,碰到6个年轻人,问及睡眠问题,无一例外地告知前一天是23点之后睡觉的,其中一个更是在凌晨1点才睡觉。可见,现在的年轻人是典型的“夜猫子”。
咱们这一代人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那时还没有电灯,用的柴油灯(煤油灯比较稀少),偶尔点几根蜡烛。为了节约能源,夏天一般在外面乘乘凉然后回家抹黑上床睡觉,冬天往往吃完饭就考虑睡觉了。后来到县城读高中以及到更远的地方读大学,学校一般在晚上十点半就熄灯了。可见,在20岁左右之前,除了重大节日和重大事件,我们基本上是没有熬夜的。
02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对夜色中的孤灯“情有独钟”?
18-35岁之间的年轻人,主要分两种情况:一是在读的青年学生;二是已经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当然,还有失学、失教、失管的被定义为“社区青少年”,通常指16-25岁之间的年轻人。还有在职攻读学位的边工作、边学习的“两栖人”,但这些是少数。
已经进入职场的年轻人,许多人过着“996”的生活。在我家后面有一个生态城,生态城里有不少写字楼,盛夏时节我习惯于在晚上7点出门去散步,在边上有一条通往地铁口的马路,每天此时此刻马路上几乎都是下班的年轻人。等到8点散步结束往回走,还可以看见一些年轻人刚刚从写字楼里出来。
这些人下班晚,回到家需要吃饭甚至还可能烧饭,然后洗洗弄弄,再习惯性看看手机,就很可能十一二点了。当然,现在职场里面“内卷”现象很严重,许多年轻人为了保位置、上台阶,就拼命干,加班加点地干,熬夜也就成为稀松平常的事情了。对于这些人而言,睡眠是奢侈品。
至于需要在职场打拼的同时还要读书以便为儿女争取更多落户积分的年轻人,特别是已经承担养儿育女职责的年轻人,做家务、督促小孩子的功课......需要承担的事情就更多了,尤其是女青年,睡眠不足是常态。
目前仍然在读的年轻人,根据我们前面界定的年龄区间,也就是大学生、研究生了。这些年轻人脱离了父母的羽翼,身边不再有他们的叮咛和唠叨,部分人在时间管理等方面就如脱缰的野马,早晨起不来,晚上很晚睡。如果正好没有课,很可能过着昼伏夜出、晨昏颠倒的生活。
据说目前在大学里面,上午8点开始的课比较少,相形之下,不少课是安排在了下午和晚上。为什么会这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与老师的选择相关。一方面,有的老师也习惯晚上看书、写作、审读论文,早晨起不来,何况现在许多学校的校区比较远,客观上也影响了他们的早起意愿;另一方面,就是学生因素,迟到、缺席的情况,明显比其他时段的多,老师对此往往不乐见。
回想近四十年前我上大学那会,除了星期天(星期六也上课的),我们是必须在早晨6:30集体做早操的,辅导员也会查巡。现在做早操早已化为乌有,也就少了一份约束,学生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熬夜了。
这些年轻人熬夜在干嘛呢?不排除有人是在做作业,但通常是前面贪玩之后的急就章和临时抱佛脚。总体看,如果真的做到少在网上做“无意义”的社交媒体聊天、论坛灌水、玩游戏,完成老师指定的文献阅读和布置的作业,是完全不存在问题的。
问题就在于,许多在读的年轻人有大量的时间是在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从而在作息时间的分配方面出现严重问题。至于因为网络上瘾耽误学业,最终导致退学或延毕的大有人在,即使是响当当的名牌大学,也是屡见不鲜。这些人往往就是熬夜的主力军,而且几乎是被“游戏人生”耽误了。
03经常性熬夜有百害无一利
各种资料和数据显示,年轻人中入睡后梦呓频仍、浅尝辄止、容易惊醒等问题是比较常见的。总体而言,睡眠质量差强人意,自认为比较好的仅仅占42.2%,另有41.1%的受访年轻人感觉“一般”,而16.6%的年轻人则坦言“比较差。总体情况堪忧。
熬夜尤其是经常性熬夜肯定是有百害无一利的。记得2015年1月的时候,总书记同志主持召开了一个有200余名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参加的座谈会。他就现身说法,谈到了熬夜问题,他说他在河北当县委书记的时候还比较年轻,总想着办成几件事,但是因为如家常便饭般的经常熬夜,甚至是通宵达旦,到后面差不多一个月就要大病一场。这些是网上可以查到的,还有视频。后来,他改变了工作方法,碰到事情从容不迫,再也没有经常性熬夜的习惯了。
想到自己刚刚参加工作的那些年,也是在作息时间安排上没有规律的。那时单身汉一个,住集体宿舍,到了周末,有时候觉得百无聊赖,有人倡议“三缺一”,就打通宵,中间因为困倦有人不断抽烟以提神醒脑,结果空气异常混浊。到了凌晨收工,觉得很困,不吃早饭就呼呼大睡,而且一睡就到了晚上。如此折腾几次,大家觉得是受罪。
经常性熬夜究竟有哪些危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皮肤受到伤害。一般来说,皮肤在晚间10点到凌晨2点进入保养状态。倘若持续性熬夜,就容易破坏人体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的正常循环。其中,神经系统的失调就会导致皮肤出现干燥、弹性差、缺乏光泽等问题;而内分泌失调会使皮肤出现粉刺、暗疮、黄褐班、黑斑等问题。现在连不少女青年也“长痘痘”,只能用前刘海使劲遮掩,与过去老一辈在年轻的时候完全大相径庭。
——抵抗力下降。经常熬夜容易使人白天昏昏沉沉、无精打采、疲惫不堪,加上熬夜之后往往不吃早饭,也不补充水分,也不太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去加强体育锻炼,身体抵抗力就很可能每况愈下。抵抗力下降后,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就会如影随形,胃肠道等消化道疾病也会不请自来。究其原因,主要是正常生理周期失衡和正常‘应答’系统受到干扰。
——记忆力减退。地月运转形成昼夜,昼夜变化对应于阴阳。一般来说,人的交感神经应该是夜间休眠而白天亢奋的,熬夜就相当于打破这个自然规律,打破人体生态系统。经常性熬夜者与大多数人反其道而行之,白天昏昏欲睡,头晕目眩,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木讷等。久而久之,还会出现神经衰弱、失眠等问题。
——阴虚火旺。现在市面上具有所谓降火功能的饮料、药物比较畅销,主要是阴虚火旺的人多,尤其是年轻人居多,尿液也多为茶色。究其原因,与吃辛辣食品和经常性熬夜相关。持续性熬夜容易出现功能性紊乱,亦即中医学上所说的阴虚火旺。熬夜族往往同时也是“抽烟族”或“零食族”,不仅没有正常的作息,也没有正常的饮食,还可能出现肠胃毛病。
——视力下降。经常性熬夜可能会使人出现“熊猫眼”,目光呆滞。长时间超负荷用眼,还会使眼睛出现疼痛、干涩、发胀等问题,形成干眼症,眼肌的疲劳还会导致视力下降。严重的,还会诱发中心性视网膜炎,以及其他眼疾。
04经常性熬夜是违反科学规律的
具体的,我们看下面这个图:
由此可见,正确的做法是:
——尽可能在晚上11点之前睡觉,早晨7点之前起床。
——中午适当休息片刻,补充能量。
——每天睡眠时间要保证8小时。
当然,以上要因人而异,因年龄、体质的不同而不同。
年轻人本应是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应该改变经常性熬夜这种不健康、不科学、不文明的生活方式。要遵循自然规律,减少或去除“无意义”的活动,把宝贵的时间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来日方长,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