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晴冷微风的冬日,一辆尾号888的白色宝马车在湍急的车流中左右摆动,用它轻盈的身姿和疾驰的速度过掉了高架桥上一辆辆汽车,一路狂飙。看到这一幕你会怎么想?如果这时一篇文章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开豪车,特别是尾号还是炸弹号的车主,往往会因为这些优越感带来的心理优势,更容易在驾驶中超速、随意变道、截头猛拐,因而更容易引发事故发生……”你会认同么?我猜很多人都会认可这个观点,第一,你刚亲眼所,第二,这个推论合情合理,第三,好像开好车的都没啥好人。
但是,没过多久,又一篇文章写出来了,他们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开好车的人因为是成功人士,因而对安全风险更为关注,所以反而不会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让我们认为他们更容易引发事故的,是仇富心理的扭曲,让我们戴了一副‘有色眼镜’……”于是一部分人转念一想,对啊,我们也没有看到这辆车出事故啊,是不是我们对于这种人的偏见产生了误解呢?
其实,类似于这种事,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罕见,出来一个公众事件,在事情的真相还没了解清楚前,只是了解了一些片面信息(或者为了一些目的,只选择一些片面信息来报道)的媒体就根据自己的臆断,来给出结论判断,做出道德评价,而真相调查清楚的时候,剧情又反转过来,又有媒体拨乱反正。其实,很多时候,媒体为了博眼球,很多的臆断也都是在迎合大众对这个事的价值判断,而做出了不客观的报道或者评价。而这些媒体利用操控的,都是人感性的一面。
我们处在东方文化的教育和思维成长环境中,很多时候,对于这种感性的认知也更容易接受。东方的哲学思维逻辑,更多注重唯心主义的价值取向,先古圣贤不管是孔孟的仁义礼智信,还是老庄的无为而治御风而行,还是王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都是给我们做人做事一个方向上的指引,强调人内心的修为。再比如,稻盛和夫在《活着》一书中给出的观点,也是东方思维的一种展现,他劝诫“身居乱世”的人应该信奉遵循正直善良博爱勇气等等的正向价值观,他推崇要努力到上天都愿意出手相助时,工作的现场就会有神明相佑。东方思维就好比是一碗碗浓浓的鸡汤。
东方思维的方式,是一种从内心的路径来修炼自己的方法,这种方式也往往需要道德感和价值观的支撑,引发人对于善念的向往和追求。但是,也正是这种偏重感性的认知逻辑,有时候,我们也容易被感情和道德绑架,正如本文前面的案例,在你被一个事件影响到你的感情出现波动时,一些媒体就会洞察到这个情绪,然后寻找到一个道德高地,对一方进行抨击。
不过,随着信息资讯的传播,让很多信息都很快的被接收,人们也开始逐渐趋于理性。前一段有一个视频,龙一集团的创始人雷朝军在一个车辆事故现场,怒斥日系车的防撞梁都是泡沫做的,但是这个视频并没有引发人们对于日系车安全性差甚至反日话题的讨论,并且,很快一篇《男子怒怼日系防撞梁变泡沫!真相是......》出来,理性分析了汽车安全方面的问题。之前被媒体随意支配情绪并被道德绑架的大众,也逐渐开始回归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