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蒋勋《孤独六讲》里面关于气温对于人们的影响。他说一般热带地区很少会出哲学思想和哲学家,而气温较低的地方人会少动多思考。
参照他的说法,我们回顾一下以为伟大的人物的时候我们发现,确实大部分伟大的哲学家都没有生活在热带。比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尼采,苏本华,萨特等等。有些人可能会说,释迦摩尼就出身在亚热带呀。但是大家不要忘记了,释迦摩尼出生在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南麓,虽然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并非常年高温。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释迦摩尼理论上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完全算是哲学。
为什么热带基本上没有什么哲学家呢?我想这主要还是受温度的影响。一旦温度过高,人类新陈代谢比较旺盛,各项生理机能都很容易被调动起来,人们比较好动。虽然说阳光充沛的地方让人情绪心情都会比较好,但温度过高也容易让人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使人很难静下心来去思考一些问题。这个时候,人们更在意的是感官的享受和体验,美好的事物,充足的食物,充沛的精力,满满的荷尔蒙需要寻找一个宣泄的出口。这里到处充满了生机活力与各种诱惑,这里虽然少哲学家,但是艺术节却很喜欢,比如梵高,比如海明威,他们需要阳光,需要高温,这给予他们力量和创作的源泉,让他们看到了生命的伟大。
而在气温较低的地方,由于气温的缘故,人体新产代谢较慢,并且农作物生长缓慢,所能提供的食物并没有热带那么充裕。对于低温带的人类来说,无论从身体因素还是实物供给方面考虑,都会选择少动,减少能量消耗(因为人体对抗低温也需要消耗大量能力)。这个时候,人静下来,又没有太多的事情做,那么自然而然的就会讨论,想很多的问题。人们一旦开始思考,就会有很多不明白,不理解的东西。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必然就会牵扯出这些的几大基本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想着想着也就出现了哲学家。
蒋勋所说的观点其实对于过往来说,确实会有很大的影响。毕竟那些时代的人民生存资料匮乏,技术落后,人们的活动很大程度都会受到环境和气温的影响。而到了现代,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即使你现在生活在热带,你一样也可以享受空调带给你的凉爽。只要你想去思考,想去探索,都会有机会给你。只是对于现代人来说,虽然我们比古人有更好的环境,更丰富的资源,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渠道,本身我们可以做得比古人更好。但是现在的我们似乎都不怎么愿意去思考,去学习。我们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享受上,消耗在无尽的攀比和欲望当中,消耗在房子,车子,更多的钱,更漂亮的姑娘上。我们把思考交给了百度,把自己交给了星座和血性,未来我们还可能把决定交给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估计到未来,很多人基本上都不需要思考,有问题找人工智能,决策找大数据,或许有一天我们会最终会成为一个只会按是和否按钮的人。不用思考倒是省了很多事,但或许也把我们作为人存在的意义给省略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