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勤奋感,才是真正的富养(每日一省 222)

——《王纪琼130堂幸福家庭必修课》第16堂课 学习笔记

【培养孩子的勤奋感,才是真正的富养】

一、心理发展阶段

0-3岁 安全感、自信心 ——母亲

3-6岁 性别认同、教化——父亲

6-12岁 勤奋感VS自卑感、能力——老师、同伴

12-18岁 自我认同——同伴、崇拜的人

23-34 爱恋、亲密关系——朋友、异性伙伴

34-60 关爱、养育、工作——配偶、子女

60-75 内省 ——自我与他人的对比

警惕缺乏勤奋感和自我认同的孩子会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他们自己的新生家庭。

二、真正的富养(勤奋感)

1. 学习上: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把能量和精力聚焦在完成学习任务上,孩子小时候都是勤奋的,慢慢不勤奋了,一方面自己没有整明白,一方面家长没有引导好。院长用100米跑速提升激励孩子,让孩子看到希望(幸亏成绩差,所以提高起来特别快;只要你愿意,就能提升)。

2. 生活中:独立的自我服务能力。生活中也要对自己有要求。不要有委曲求全的心理,放弃自己的追求,进入消极的心理过程(案例:西红柿炒鸡蛋,2块钱)。采用缓冲行语言后:两块钱没亏,如果没有这个经验,以后可能亏更大,两块钱能带给我们的意义。越勤奋认真的热爱生活,越能应对生活,服务自己。

3. 人际交往:与人交往的胜任感。常见的表现是在家横,在外蔫。可以多邀请朋友,家庭聚会,培养主人翁的胜任感受。要善于倾听,听得懂别人的表达。胜任感强的时候,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支持,精神会更充盈富足,助推勤奋感。

三、富养策略

1. 做孩子学习的支持力量;

2. 科学的语言引导。当孩子成功时,你应该说:孩子,你真勤奋,因为你的努力和勤奋,所以你成功了。在成长的过程中,当孩子受挫了,他第一反应是我不够努力和勤奋,我想成功就要努力和勤奋起来(孩子,你真勤奋,你真努力)。

3. 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胜任感。

习得性无助VS习得性成功

当我们想去富养孩子的时候,我们就把注意力放到习得性成功上。看到和培养孩子成功、成熟的一面,给到强有力的支持,增强孩子的习得性成功感。

曾国藩: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作业】

爸爸妈妈找个时间,一起研讨一下,对孩子的成长做一个养育计划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