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有个叔叔,读高中的时候贪玩,没参加高考就辍学了。
出去打了两年工,吃了不少苦,这才意识到没有学历的人只能干苦力活,还挣不到钱。
于是,又回学校重读高中。吃过社会苦的人,学习起来很拼命。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考上了大学。
九十年代,农村里出个大学生是了不得的大事。我记得,叔叔的爸妈请来了电影队放了两天室外电影,这可把我们一帮孩子高兴坏了,开了一次看电影的“洋荤”。
大学毕业后,叔叔进了本地县城名气颇大的金龙泉啤酒厂。本以为进了大公司会有一番作为,但是,事与愿违,在内地又是国有企业,每月只能拿着一千多元的死工资,撑不起饿不饿,很难让人看到前途。
干了两三年,叔叔果断辞职去了广州。一开始租房住,工作几年后攒下了一些钱,趁着房价不高,果断按揭买了一套不大不小的房。再后来结婚生子,在广州安家了家,也算过上了小康生活。
这个叔叔虽不是大富大贵,也走了一些弯路,最后靠着自己的摸索,慢慢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生活,改变了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也给自己的子女提供了相对高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