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头条上做过一个投票,有七成以上的人选择了有“门当户对”一说。这篇文章写于我的大二时期,现在很多想法也变了,但希望知道大家的想法。
在一所大学医学院学医,课业繁重,很少有人可以做着几个兼职参加几个学生组织还拥有高不可攀的成绩,在别的专业也许可以,而医学院很难做到兼顾。想要成绩出类拔萃的人就得放弃五彩斑斓的社交生活,想要光鲜亮丽的社交生活成绩单就不会那么好看。有没有可以两面兼顾的学神,当然有了,但少之又少……而我不可能是。
有时候,我会在图书馆观察周围的人,看他们背不过三大循环的纠结,肯他们算不出高数的抓耳挠腮,然后假设他们的生活,替他们编故事。看吧,我注定不可能成为学霸。
我见过图书馆中对面而坐认真复习的情侣,桌上一人一杯星巴克,面前一人一个iPad,女生的包包至少是Coach,男生的手表绝对在卡西欧之上。
我见过自习室里的好友并肩而坐,桌上摆着厚厚的从各处搜刮而来的考试宝典,两个偶尔嘀嘀咕咕,商量着暑假去西藏玩还是咬咬牙出国一趟。
我见过从偏远地区考来的小情侣,两个人都操着一口地方特色浓郁的普通话,他们是当地高中的传说,霸占着年纪的一二名,却在重点大学中是最平凡的一个。
我见过从不知名的地方来的学生,从没吃过肯德基,不知道任何出名的品牌,你会觉得这是学霸吗?并不是,他只是班级里最末的之一,当然了,也没有女朋友。
我见过无数的门当户对,自然而然走在一起的小情侣,他们相约去某个国外的大学,并且不断为之奋斗。我也见过无数的工薪家庭的孩子想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我还见过很多不知名的地方来的学生,甚至上大学是他们第一次出远门但他们依旧热爱生活。
但是不论如何,这些学生都在同一所大学享受的同样的教育,拥有同样的评价标准,吃着同样廉价而难以下咽的食堂,但是真的一样吗?我们都知道不一样,但是我们都不说,就像我不说年级里口语最好的同学去过欧洲十几个国家,成绩一般却可以和教授们侃侃而谈的同学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外科医生,不在意GPA只在意女朋友的男生其实深不可测。这些事情我都知道,但是我假装不知道,我假装睡着,默默刷着自己的分数。这些事情有的人不知道,也许只是表现出不知道,也许还沉浸在他的梦境没有醒来,或许永远都不会醒来,或许也没有必要醒来。
大一的时候听说一个男生家境不如女朋友好,女友生日时就将自己的银行卡和密码一并奉上,周围的女生听说之后都是哈哈大笑,甚至不屑一顾,没有感动之说。也目睹一个男生追求一女生,记清了女生的生日喜好甚至生理期,然后女生火速和优秀的学长好上。好友也曾被一个比起自己学校相差很多的男生追求,断然拒绝后删去微信QQ,不再来往。
其实,我大一的时候也和一个各方面都合适的男生谈过一段无疾而终的恋爱。他接受不了我对于二次元的狂热爱好,我也无法忍受他枯燥的学习、训练、练琴三点一线的生活。看来,门当户对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也关系着兴趣,爱好,三观。
我们默认了大学中的门当户对的法则,同时对于这些法则不屑一顾,甚至觉得这是对于我们的侮辱,但是我们却被这些规则所局限。
我们甚至有了一些不太清楚却明明白白存在的计分准则,对于交友,对于恋爱都有着自己的标准,有时候是外貌至上,有时候是家境优先,但是往往我们会选择各个方面最匹配的那一个,不论是外貌还是别的,即使是这方面我有所长,那你绝对可以补我的另有所短。
后来想想其实也无可厚非,两个成长环境大相径庭的人在一起也会因为矛盾太多而分道扬镳,如果心里有了疙瘩,就很难解开,有时候一方在心里算计了半天他是不是对我有所不满,也许另一方根本就没有任何想法。
两个起跑线相当的人在一起也许更有优势,至少不会因为各种问题而彼此嫌弃,相差过大就需要双方花费很多精力来妥协对方,也并非不可以,恐怕是有点累吧。
有一次我问朋友,如果公认的男神追求你会怎么办,她说,一定会说,谢谢你,我配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