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师生关系带来的困扰
文:衡水希瑞老师
上次和一位家庭教育指导师何老师探讨师生关系这个话题.
何老师认为~~
我们无法保证孩子总是遇见喜欢的老师,我们也无法保证每个老师都不评判孩子,那么我们到底要怎么办呢?
一般遇见这种情况我们会担心孩子因为不喜欢老师而不学习,在我们的意识里应该相信老师,遵守规则,抱着这样的观念我们想让孩子认同我们的观点。比如老师是为你好,老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好好学习等等。一旦我们否定孩子的观念,孩子对老师可能有的就是抵抗情绪。那么怎么办?
允许孩子评判老师
看见这句话,你会惊讶怎么可以这样?绝对不行,孩子不尊重老师怎么能好好学习,老师怎么会重视他。其实大多时候是老师在评判孩子,孩子潜意识里也学着评判老师,这是榜样的力量,这是示范的作用。同样,我们如果想让孩子接受我们的尊师重教的观念,孩子也会学习我们的样子,想让我们接受他的观念,那个老师就是讨厌。所以请允许孩子评判老师。接纳孩子评判老师,允许他评判老师,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他需要把情绪表达出来。
我认为~~
老师评判了孩子,孩子需要尊重和接纳的心理没被满足,所以他变得生气,甚至愤怒。师生关系是上下级关系,孩子没办法正确去表达这份激起的情绪,于是开始用行动去抵抗,开始拒绝这个老师的课,拒绝接触这个老师,于是事情就变成了我们家长所担心的这个样子。
遇到这种事情,家长很无奈,如果家长对孩子说:老师都是为你们好,你不能这样。一味地去抑制孩子的情绪,孩子觉得你不理解他,于是对你关闭了沟通的大门。
如果家长对孩子说:这个老师太不负责任了,怎么可以这样对你。好像孩子的情绪也并不会因为你的同频而消失,反而会更愤怒。
那么,我们家长该怎么办呢?
首先倾听孩子,让他的情绪找的发泄的出口,然后理解孩子的感受,察觉孩子的需要。
比如:小明在课堂上一个问题他没能回答出来,老师很着急冲他说: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都不会,怎么学的?你这样还怎么考好学校?小明很伤心,同时很愤怒,从此不喜欢这个老师,也不喜欢听这个老师上课了。
针对小明的问题,我们家长和小明的对话示范如下:
小明:老师太可恨了,他怎么可以这么说我,他就是总针对我。
家长:听得出来你现在很生气,你当时的需要是什么呢?
小明:我需要老师好好上课,别总损我们…
家长:孩子,好好上课是老师的事,现在我们体会一下老师批评你时,你不开心,你需要的是什么?
小明:我需要得到尊重。
家长:很好,我能感受到你需要尊重,老师没满足你的这个需要,所以你很生气。
小明:是啊
家长:老师批评你们时,是不是也很生气?
小明:对,发很大的脾气,很大声的训我们。
家长:哦,那太不幸了,看来老师也有需要没被满足…那老师需要什么呢?
小明:老师…需要我们学会知识?
家长:孩子,学会知识是你们的事!
小明:我们学会了他就有价值…
家长:那么说,老师需要价值感,原来老师和你一样有需要没被满足
小明:哦……
接下来,孩子会思考原来老师和我一样啊,下次老师发脾气就不会害怕了,很有可能还会同情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