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刚刚交了昨天没写完的作业《感恩母亲》,居然得到了二美和几个群友的关注,谢谢各位关心。
妈妈不辞辛劳,一天之内给我送两次吃的东西。为什么如此温馨且充满爱的事情,到我这儿就搞砸了呢?一波三折,最后以登门道歉落幕。昨天下午,和我朋友也谈到此事,她说非常羡慕我,她现在想吃都吃不到了,叫我好好珍惜,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俩坐在一起,不住地抹眼泪。她想自己母亲过去对她的好,我内疚自责过去总拒绝母亲送上门的好,这么多年来也没当面向她表达过感恩之情。
我反思了一下,昨天下午为什么不是按心里真实的想法招呼母亲,而是拒绝她的热情和好意呢。忽然想起了那张留言纸条,留言的最后一句是:“勿给他人品味”。就是让我不要把她拿来的东西另送给别人吃了。我的烦躁情绪和不易察觉的怒气就是从这句话而起的 。我一般有什么东西都会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意味着我如果要听母亲的话就不能和朋友分享。如果听从我的内心,我就想跟我的朋友一起分享母亲带来的好吃的东西!两种观念在我的内心中起了冲突。看完纸条马上觉得心里烦躁不安。
母亲每次给我东西都要嘱咐这个不能给别人吃,那个要留着自己吃。有的水果蔬菜还要指明哪个先吃哪个后吃。她自己舍不得吃一定要送给我,但不许我跟别人分享。我常常腹诽她这种强制做法,总有被控制的感觉。
当时我是和两个朋友一起回家的,没过多久,母亲就来送面包了,我还没从那种烦躁的情绪中脱离出来。暗暗庆幸自己还没把母亲第一次拿来的东西给朋友分享,因为她看到了会生气的,过后还要指责我的。
一看到那么多面包,我的直觉是不能再要了,刚刚第一次已经送来那么多吃的了,还不能给别人。如果我拿了这么多面包,又不能跟朋友分享,家里又有三个面包了,咋办呢?吃不了浪费多可惜啊。不经大脑思考,也没有体会母亲的心情,我直接严词拒绝了母亲的面包,让她生气而回。
习惯性思维和当时的情绪直接让我做了其实不并想做的事情,成了一个将好心当成驴肝肺的大白眼狼。如果我当时心平气和的,肯定不会这么做的。内心真不想让母亲生气的,结果却令她更生气了。
自己实在是太缺乏智慧,做事不会善巧方便,也不会变通。女儿曾经说我就是一个胡同里赶猪直来直去的人。我认为那些旧观念将我格式化了。我只会按着已有的观念思考行事。
观念一,一定要听母亲的话,不听她的她就会生气。不可以将她给的东西转送他人。观念二,朋友间分享是好的,我喜欢和朋友分享好吃的。当两个观念同时出现,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我竟不知如何协调,陷入了情绪当中,还埋怨母亲管的太多,因为她的命令常使我暗中生气。
现在一旦跳出问题的表象来看就容易多了。我们不能改变别人,只能改变自己。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但能改变看待别人的眼光。和母亲之间发生的这件事,面包不是问题,一大堆吃的不是问题,留言纸条也不是问题,能否和朋友分享也不是问题,我只要看到母亲所有的行为言语,背后都是为了付出她不会表达的爱就好了。如此一切就简单不纠结了。
爱需要表达,爱需要流动,爱需要接纳,爱需要感恩。当爱来临时,光明遍照!
感恩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