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可能都经历过这种场景,眼前这个小家伙不知道被哪个小朋友惹怒了,跑到你的面前狠狠的跟你讲,我要把谁谁打死、我要把谁谁狠狠揍一顿、我要把谁谁的车烧了………边说可能还边挥舞着拳头或者哇哇大哭眼泪鼻涕流了一大把。
这时候大部分家长肯定会立刻停止手中一切在做的事情,赶紧问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孩子可能会告诉你因为如何如何他跟谁打了起来或者吵了起来,说谁特别不讲理,特别欺负人等等;然后越说越生气,有些孩子可能就开始哇哇的哭,有些孩子可能开始爆粗口咒骂要把谁谁如何如何。
此时家长看到这个场景,要么自己的怒火被点燃,冲孩子吼“你怎么这么没出息,连他都打不过”或“早都告诉你不要跟谁谁玩你不听,非要跟他玩,看又被欺负了吧”等等;要么看着孩子心疼想让孩子尽快平息愤怒的情绪,采用转移注意力或者讲道理等等方式。而这些方式都不能有效帮助孩子消化这种愤怒的情绪,孩子也没法在这次事件中获得内心成长的力量。
那么,家长该怎样做呢?
首先我们得知道,孩子在遭遇到情绪冲击时,内心会被这种情绪塞得满满的,但可能无法表达出来,此时如果父母能够准确描述出当下孩子正在遭遇的这种情绪时,帮孩子讲出来,那么父母就可以把孩子的一部分情绪能量进行了承接,这时,孩子内心会有被理解感,进而会觉得到这种情绪对自己的影响力似乎弱了一些,似乎被消融掉一些情绪,孩子的内心就可以被腾出一些空间,这时父母再与孩子进行沟通才有可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经过家长对孩子情绪的准确描述,孩子也从中学到了可以用语言词汇描绘自己的情绪感受,在以后再遇到此类情绪,他会知道怎样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情绪感受;当一个人越能够准确描述自己的情绪感受时,在与别人的沟通时则越容易被理解。
有一次,上小学的女儿从学校回到家,一进门就问我家里有没有钉子,我看她一脸怒气,赶紧问原因,原来是被一个平时很爱捣乱的同学故意用钉子扎伤了胳膊,流了一点血,她觉得老师也管不了那个孩子,就没跟老师说,决定要以牙还牙,自己教训那个孩子,我知道她和那个孩子本来平时就有点小矛盾,看来这次她显然到了爆发点了。
我一边跟在她身后假装帮她找,一边说:“妈妈知道你很生气,你是不是觉得同学在故意欺负你?而且老师也不帮你,你再也不想忍了,现在特别想狠狠的教训他?”女儿点点头,眼泪汪汪了,说“是,老师根本不会管这事,他总是欺负我们,我一定要教训他,我要让他流很多血”。我看着她说,“如果你觉得非要这么做不可,妈妈也能理解,只是你能告诉我你想钉那个同学的哪个部位么?如果是敏感或者致命的部位,那我现在需要准备一笔钱作为那孩子的医药费。”女儿听我这样说后,情绪明显减弱许多,停下来,想了想,“我不扎他的头,我也扎他的胳膊”。
我说“哦,那妈妈比较放心了,就只用做好等着被老师打电话去学校的准备就可以了,嗯......明后天单位事情还比较多,那我也要提前跟领导请好假”;女儿听我这样说,沉思一会儿,说“那我明天把钉子偷偷的放在他的座位上,谁也不知道是谁放的”;我想了想问,“那如果刚好其他同学去坐了他的位置被扎到了怎么办呢?”女儿又陷入沉思,我知道她肯定不愿意伤及无辜同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种意外的可能发生。
看到女儿的情绪已经逐渐稳定下来,就问她,如果不用这种钉子的教训方式,有没有其他更安全的方式呢?或者可不可以用其他方式,比如很严肃的跟这个同学讲,自己不喜欢他总是用这种动手的方式招惹她?或者其他她觉得好的方式?感觉她已经完全平静下来,我让她回房间再好好去想想。
很快,女儿从房间出来,跟我讲,她决定不用钉子教训这个同学了,因为觉得还要找其他安全方法很麻烦,但是她要很严肃的警告这个同学,自己很不喜欢他总是用那些小动作来招惹她,也要告诉他,如果他还是动手招惹她,她会让妈妈将他的行为告诉他的爸爸,让他爸爸教训他(因为女儿知道这个同学很怕他的爸爸)。听到女儿说的这个方法,我表示赞同。
第二天,女儿从学校回来报告说,她已经跟这个同学讲了那些话,那个同学听她说完,说了一句,谁爱招惹你啊,就走开了。
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在与女儿聊天中时不时的会提到这个同学,也会讲一些相关的化敌为友的小故事,并趁热打铁,让女儿去找去发现这个同学身上的有没有一些好的品质。
又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女儿跟我讲,她感觉其实这个同学并没有那么讨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