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是东吴、西晋猛将,年少顽劣,与山中虎、水中蛟并称当地三害,后来周处杀虎斩蛟,三日未归,乡里以为三害皆是,弹冠相庆。周处归来后醒悟,从此改过自新,先后仕于东吴和西晋,最终在平叛中战死。
在电影《周处除三害》中,陈桂林曾是帮派小弟,因替主杀人和袭警,与外号为香港仔和牛头的两人并称三害,陈桂林被告知肺癌四期、时日无多后,为了扬名立万,决定效仿周处,先除香港仔和牛头,最后自首。
陈桂林生错了年代,在现代是通缉犯,在乱世是英雄,为主杀敌展示了猛和忠的一面,为民除害展示了勇和善的一面。陈桂林向宿敌陈灰警官自首的一幕最令我印象深刻,陈桂林面对警察的包围,只向陈灰缴械,陈灰选择信任陈桂林,让周围警察解除警戒,好一幕英雄惜英雄,曾经二人各有使命,打得不可开交,如今相互面子给足,现实中谁不羡慕有这样一位对手?
电影《周处除三害》获得2023年金马奖最佳动作设计,并有多项提名,确实实至名归,好久没有这样畅快地看华语新片了,看来仍有一片好土壤。
翻看豆瓣,有些网友提的问题匪夷所思,包括警察出警为什么不是两人?陈桂林怎么会带这么多子弹?陈桂林受伤怎么能踢开棺材板?不胜枚举。这些评论大概可以归纳为细节不够和逻辑不强。对于细节不够的问题,我想说电影不必拘泥于细枝末节,奥卡姆剃刀能割就割,不要把电影变成冗长乏味的连续剧;对于逻辑不强的问题,我想说现实中那么多事不合逻辑,电影中为啥事事要逻辑充分?我看有人列举数条陈桂林除二害动机不足的理由,简直迂腐至极,人不光有理性,还有情感和直觉,我希望这种人把钻研精神用在点外卖上,想想为什么选这家、不选那家?动机是否充足?希望在饿晕前能反思到自己思维上存在的问题,并凭直觉赶紧选定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