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问泰戈尔,世界上什么最容易,而什么最难?
他回答说,指责别人最容易,认识自己最难。
的确,在物欲横流的现状环境下,能够真正客观地认识自己,恰当好处地做自己真的很不容易。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姑娘,北京人,却有着和北京姑娘不一样的特质—拼命往外跑。
大学在沈阳,上海实习,武汉培训,最后工作去了蒙古国。
别人都说她很有勇气,只有她自己知道,这些选择有多么不容易。
去工地遇到大楼着火,第一次感觉到生命的渺茫;上班路上被人拦住抢劫,人身安全极度被威胁... ...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可是,她还是想要坚持。
她说,只有出去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只有领略了外面的世界,才会有不一样的眼界。
她明确自己想要什么,也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人生于她来说是有意义的。
闺蜜是个很有事业心的人,目前的工作不是她职业的长期发展方向。她向往中的自己,大概是职场女强人的样子。
但男友并不想她在外奔波,也不赞同她转岗,他更希望她能有份简单清闲的工作,未来可以安心相夫教子。
她说有时候挺纠结的。一边是长达六七年、谈及婚嫁的感情;一边是人生事业,未来的长期发展。
也不是说非得作出选择,只是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去平衡。
站在我的角度来说,我并不建议她为此放弃自己的发展。可能是因为我没有感情顾虑,但我觉得好的感情,是不会阻碍个人成长的。
一辈子这么长,总得活出自己的立场吧。
每个人都想做自己,但真正做到的却是极少数。
有人归结于外界影响因素太多,有人也清楚是因为自己定力不够。
其实只是还不够了解自己,对自己的定位不够清晰,甚至连最基本的问题“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都没有想清楚。
于是自然而然一直做着不喜欢的事情,也就不能责怪别人以不喜欢的方式对待自己。
但如果自己的界限足够清晰,别人就不会轻易触及雷区,因此获得自由以及舒适度的可能性就越大。
刚来公司的那个月,二十几天的时间里公司一共组织了五六次饭局,而因为行业相关,场场必喝酒。
很夸张,很不能接受,无奈,却也无可奈何。
但现在,即便年会敬酒,我都选择以茶代酒。
虽然一方面是因为胃不好,觉得生命为大。但更多的是因为清楚地知道,喝酒这件事,主动权决定权都在自己手里。
不喜欢就拒绝,遵从内心,尊重自己,久而久之,别人也会尊重你。
山本耀司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只有真正地撞上了什么东西,反弹回来,才知道边界在哪儿。
其实也可以把发现自己的过程当作一次雕刻。
我们得先接受自己,发现内心的热爱,或者明确那些不能接受的事情。
你可以跟着你的热爱走,就好比沉雕,知道要什么,目标在哪里,那就直白地去争取。
你也可以先避免那些无法接受的,就像浮雕,你得先把不要的部分去掉,留下的才是雕刻本身。
发现自己是一个持续的自我塑造过程,它是在不断的自我升级中间碰撞而产生的。
做自己,是一个漫长缥缈且辛苦的过程,却也是一个很酷的经历。
要与现状下的自己为敌,一改懒惰为之付出行动,并且时时刻刻面临精神压力。但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结果,也不知道这个结果是好是坏。
放弃会心有不甘,于是只能不容疑虑地坚定往下走。
做喜欢的事,爱想爱的人;独立,却不强势;自由,但不放任自流。
我想,这是一种很好的人生状态。
破而后立是一种勇气,想做自己,就得做好长期备战,并且忍受不解、冷嘲热讽甚至是谩骂的准备。
集体生活里,总会有那么一两个显得不怎么合群的人。她们是被孤立的对象,但往往她们才是明确自己内心需求的人。
正是了解自己要什么,才会潜心努力追求,而那些外部的嘈杂于她们来说也就无关紧要了。
眼光、耳语都太吵,遵循自己的内心,选择心中最适合自己的路,坚持自己的原则。
不纠结,不忐忑,活出真实的自己。
——————————————————
文:柒安
插画作者:微博@米奈Minet
个人公众号:Seven-GuQiAn
关注有惊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