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总共八十一章,要说最让我疑惑的便是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知清静以为天下正”,刚开始读的时候很是疑惑,为什么有缺陷才是大成呢?为什么弯的又是最直的?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开始进行了我的研究。
第四十五章用现代汉语翻译过来是:“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这完全与现今社会所谓主流的观念是不一样的,现今社会人们都追求完美,做事都吹毛求疵,生怕有一点点缺憾;大家还都奉行金钱至上的观念,觉得自己的钱包装满了才踏实;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大家都是把孩子往聪明教育而不是往“笨”教育等等,这些行为都与老子所讲的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背道而驰,所以我认为正是这种社会的大环境导致我看到老子所说的话会疑惑。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我理解这句话是从拼图中得到的灵感,拼图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永远缺一块,正是有缺的这一块我们才能最终拼凑出最终的图案,要是没有这一块的空缺,那拼图就是一块木板而已,根本没有什么用处。正是这一点点的空缺才给予了事物发展的空间、变化的余地,所以事物就不会僵化在那里,正是有这种生化的力量它的作用才不会衰竭。所以我觉得做人有时候有一点小问题很正常,没必要追求完美,也不可能达到完美,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就是这个道理。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这句话的理解我是从水桶装水理解的,当水桶满了之后它就再也容不下一滴水了,但若是个空桶呢,那岂不是能容纳很多,那岂不是永远都有装水的功能?所以我认为这句话就是想告诉我们最高的境界就是反朴归真,就是由灿烂归于平淡。修养成就到了最高的境界,反而虚怀若谷,表现出很空虚不足的样子。丰盈到了极处,反而显得空空如也。同时也是告诉我们“虚能容物”,做事要谦虚,应当虚怀若谷,大盈反若未盈,即使修学有成,也当谦虚自恭,空虚其心,才能到达更高的层次,如果自满自盈,就会变成死水一潭,失去生命活力,其用必然枯竭。
“大直若屈”,读到这里我想到“大丈夫,能伸能屈”,就是做事不能太强硬,要学会不争,遇事谦柔,才是“大直”。现今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争胜好强,自以为是,往往为一点小事争的头破血流,孰不知“后退一步天地宽”。而且说话直来直去,不会圆通,往往效果欠佳,不知“话有三说,巧说为妙”的哲理。做事总是咄咄逼人,得理不让,不留余地,不知“有理让三分”的谦德。“大直若屈”皆是“用屈”、“用忍”之法。不知“若屈”之理,往往弄巧成拙,甚至好心办了坏事。
“大巧若拙”,我觉得与“大智若愚”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句话我在学习生活中深有体会,上课的时候往往是那些急于表现自己、满嘴胡话的同学成绩最差,而那些一言不发认真思考的同学成绩最好,前者往往被老师称作耍小聪明,人类所谓“巧”不过是指工于心计、善于投机,可是,任你怎么周密 的算计也难免失算,任你怎样善于投机也难免败露,最后落得个“聪明 反被聪明误”的下场。《红楼梦》中的名角王熙凤就是一个生动的典 型:“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 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这句话也是教会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学会追逐本源的东西,同时这里老子也透露出了他“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想。
“大辩若讷 ”,口才好的人往往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加思考,而真正有学识有学问的人就会思考接下来他要说什么,是非常严谨的。这句话我觉得还比较了“言传”与“身教”的优劣,天地不言,而善应于万物,圣人不言而善教天下,真正高深的东西是不说话的,是要让你用心去感知的,不会让你轻易得到。
“躁胜寒,静胜热”,我的理解是运动起来就感受不到寒冷了,高中生物里就讲到肌肉是通过运动来生热的,因为运动时会有大量ATP分解,此过程是放热反应,这就是为什么人冷的时候会打寒颤。人清净下来也自然就忽视了燥热,正所谓心静自然凉,人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向上自然就感觉不到热了,所以这里老子又在阐述自然的现象,即“无为”的道理。
“清静以为天下正”,这里老子是对上面话的一个总结,指出“正道”,我认为即是“中庸之道”,若陷入阴阳一端,则成者必败,盈者必亏,直者必折,巧者必劳,辩者必穷。此皆因太过或不及所致,终不能得中正之道。这句话也是对当今青年人的一个警醒,要抛去浮躁回归清净,耐得住寂寞,这样才能有所作为,甚至洞悉万物的“道”。
现在看来正是人类的聪明才智,使我们很难见到碧水青山,今天满 大街跑的汽车和满天飞的飞机,固然给人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严重 污染了空气,固然使交通更加快捷,但也使我们的精神更加浮躁。人类正在用自己的才智为自己建造天堂,同时也正在用自己的才智 为自己挖掘坟墓。
我觉得第四十五章有着很大的能量,小到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大到治国理政、统帅三军,都能在其中找到归属。我觉得这就是老子文字的魅力所在,能够四两拨千斤,用最简短的语言讲出最深刻的道理,所以整部《道德经》都贯彻了老子“大盈若冲,其用不穷”的思想,用戴建业先生的话来形容最合适不过了:这是经虚涉旷的哲思,又何尝不是缥缈幽邃的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