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性教学方法

      作为一个新手教师,经常在评课时听到:某某老师的教学方法很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那么到底什么是直观性教学方法?到底能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呢?

      (百度语)直观性教学原则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直观手段,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并为形成正确而深刻的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苏氏在第30条建议《谈谈直观性问题》中提出以下对直观性问题的建议。

      1.直观性是年龄较小的儿童脑力劳动的一条普遍原则。

      低年级学生处于思维的形象阶段,对于抽象思维较难理解,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直观性教学原则。

        2.运用直观手段时,必须考虑怎样由具体过渡的抽象,直观手段在课的哪一阶段上将是不再需要的。

      因为教师在课堂上引进直观手段,是为了在教学的某一阶段上使儿童摆脱形象,在思维上过渡到概括性的真理和规律上去。

      在四年级下册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因为同时教学两个班,在一班上课时,我先让同学们准备几根长度不一样小纸卷来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且不说上课才制作教具浪费了很多时间,探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才能组成三角形”时还比较容易理解,可是如果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还能组成三角形吗?我先让同学们自己用教具摆一摆试一试。有的同学预习了说不能,有的说能,并且还把自己“摆好的”三角形展示给大家看,班级里立马分成了两个阵营,开始争吵、对质,尽管我一再制止,直到下课同学们虽然知道了结论,但是不理解原理,仍然妄想用自己的教具可以摆成这样的三角形。

      由于教学效果不好,第二节到二班上课时,我改变教学计划也不用制作教具去验证了,我直接告诉同学们: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不能摆成三角形,然后请同学们想办法来证明。反倒是这个时候没有教具的干扰,同学们开始画图、借助三角形的定义去思考为什么不能摆成呢?最终有同学指出:如果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那么就和第三边重合了,摆不成一个封闭图形的三角形。并且由他给同学们讲明白,这节课距离下课还有不少时间,我们完成了教学任务还进行了不少的练习。

        很明显第二节课比第一节课成功。直观的教具确实可以帮助学生思考,但是有些时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反倒是把学生的思维阻挡在直观教具上,阻碍了学生对本质原理的思考。

      3.应当逐步的由实物的直观手段向绘画的直观手段过渡,然后再向提供事物和现象的符合描述的直观手段过渡。

      对于班级里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学生,可以试一试先教会他们“画”应用题。在运用绘画的直观手段时,应当逐步的向越来越复杂的概括过渡,要教会儿童理解符号式的绘画—草图、示意图等。

      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时,小明有12朵红花,小红比他多6朵,小红有多少朵?一开始,我是让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圆片摆一摆,摆的时候要一对一相互对齐摆,接着有些同学的圆片不够了,小明的12朵下面就不摆了,直接在小明后面摆6朵,借着这个教学契机,我就拿一个长方形的长条把小明的那12朵盖住,以一个长条来代替12朵红花,这样就完成了由直观手段向绘画的过渡、向越来越复杂的草图、示意图过渡,再从长条过渡到一条线段来表示12朵红花,完成了由直观教学向草图、示意图的教学。

      4.要引导学生由绘画的直观性过渡到词的形象的直观性。

      5.直观手段应当使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上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基于学生学习共同体培育语文生态课堂文化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与...
    火车头123阅读 6,296评论 0 8
  •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小技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授课的导人环节,像一台戏的序幕,安排得好,就能达到...
    王永霞622阅读 5,900评论 0 1
  • 3.1 函数 函数定义 在X×Y创造出的序偶集合里, 如果对于所有a∈X集合, 都有唯一的b∈Y集合, 使得 ∈f...
    陈码工阅读 6,800评论 0 1
  • 灯开着 蝉在不停的 鸣叫 音乐声 充斥着整个寝室 整个寝室十分的 寂静 空气中 弥漫着 一股莫名的气味 也许这味道...
    清风_fe97阅读 1,449评论 0 1
  • 你还好吗? 是否还把微笑挂在嘴角。 你常去的校园没有我在,会偶尔想起我吗? 是否还是喝点酒就胃疼呢? 没有我烦你,...
    小鱼莫愁阅读 968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