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考古学家发现了众多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祖先的足迹,这不仅与中国处于东亚这个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同时也与中华文化自身悠久的历史分不开。伴随中国考古事业不断发展,在中国各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都相继发现了大量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而山东省在其中更是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山东省博物馆展示的那些出土、发迹于山东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著名的同时具备代表意义的便是展厅中展示的制陶工艺大发展的大汶口文化、拥有美丽黑陶的龙山文化遗址。这两个展厅不仅出土了世界少有的众多珍贵文物,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完成复现过去在山东地界生活的人们的整个生活场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远古祖先们的生活。
大汶口是一个著名旱作物的文化遗址,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考古学家的不断努力,人们发现大汶口文化类型达百余处,是中国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山东的中南部以及江苏淮北一带。
大汶口文化的生活年代大约存在于前4300年至前2400年,考古学家一般将其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大汶口文化是典型的农业文明遗址,主要农作物为耐旱植物——栗是大汶口原始人民的主要食物。在大汶口人们的生活中,渔猎和采集经济基本已经退居二线,其中还有着一项非常重要的发明,叫作鹿角锄。这种锄是用鹿角制成,对于人们的生产劳动起了很大的改进作用。同时,在大汶口遗址还发现了粮窖遗址,这充分反映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已经非常高,开始有了剩余粮食出现。同时,在大汶口的众多遗址中,人们还发现了大量家禽、家畜的骨骼,这反映了当时的原始人民已经开始大量饲养猪狗牛羊鸡。而这些都反映了大汶口文化遗址里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农耕文化已经相当普及。
大汶口文化的发展还体现在陶器的发展上。早期以红陶为主且器型较为简单,后来慢慢又衍生出灰陶、黑陶等类型,器型也越来越丰富。在山东省博物馆展示的出土于大汶口文化遗址的陶器颜色亮丽、器型优美,反映出了当时人们相当高的制陶水平。
同时,在很多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出现了很多刻文,尽管这些刻文还是处于图画实物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范,中华文明的文字就在这些文化滥觞中开始孕育、繁衍。
作为同样地处于山东的龙山文化,在文化遗风上都与大汶口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过考古学者的不断努力,先后发现典型龙山文化遗址达200多处。
龙山文化的农业是在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遗址发现的文物来看,当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多种类,有专门翻土的、也有专门收割的,这些都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已经相当发达,家畜、家禽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其中羊的数量增加最为明显。
龙山文化在手工业也有着相当大的发展,它一方面继承了大汶口文化在石器制作上的工艺,同时开始制作了大量的骨器;另一方面,龙山文化的制玉工艺开始兴起,在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大量精美的玉器;最后,龙山文化还出现了金属冶炼技术,如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中出土的两件铜锥。
最后值得一提的便是龙山文化的制陶技术,龙山文化的制陶工艺已经发展到非常高的程度,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便是蛋壳黑陶和精美的白陶。蛋壳黑陶是一种贵重的礼器,其表面漆黑光亮,体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白陶则是龙山文化最为成熟的代表,达到了史前制陶工艺的巅峰。
在山东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中华民族的远古祖先,留下了广泛的活动足迹。而我们山东省博物馆展示的就是今天我们所发现的、看到的一大批珍贵、重要的文物。
人们广泛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定居生活,人类也慢慢进入了农耕社会。与此同时,原始人类也能够发明、使用陶器,手工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进步,这一切都构成了新石器时代的显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