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宅塌陷的解读与核对
最近看到一个挺有启发意义的小故事,而这个小故事又跟「沟通模式」里的「解读」与「核对」有着紧密的关连,于是便画了张关连图,解构出来与大家分享分享,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旧主人的选择
清朝时,京城里有个人,拥有一个祖辈传下来的老宅。接连好几年,他发现家里有一件怪事:每逢冬至过后,几间内室的地面都会毫无征兆地塌陷。起初几年,他每次都差人将凹处填实。可怪事连年不绝,便以为家中有了什么不祥之物,这个人为此深感苦恼。在惊恐之下,也未深入探究其原因,于是便草率地以很宜的价格将房屋出售了。
新主人的选择
新主人入住后,同样遇到了怪事。但是他并不恐慌,而是对这事充满了好奇,于是他不是将塌陷处填平,而是让人顺着那些凹下去的地方向下深挖。结果,他在每个凹陷处都挖到了几坛银子。后来经过仔细分析才发现,每年皇帝都会在冬至这天去天坛祭天,皇家的仪仗队车轮声滚滚马蹄声浩荡,每次出现都会震裂年代久远的陶罐,所以就出现了地面凹陷的怪事。
得出这个结论之后,他研判,应该每个房间下面都可能埋藏着金银珠宝。于是便派人逐一的挖掘,果然不出所料,每间屋子里都有埋藏着宝物,不只是白银,甚至有些房间里藏着的是黄金,以及价值连城的珠宝。
解读影响选择
没有核对、全凭猜测,导致房子到处鬼影幢幢;充满好奇、行动核实,结果看到的是满屋子的金银财宝。
解读即是创造
不同的解读,会有不同的感受与不同的行动。因此,解读就是一种创造,好的解读会产生好的创造;不好的解读会产生不好的创造。
注意你的解读;重视你的解读;记录你的解读;管理你的解读,因为解读什么,就正在创造什么!解读的影响太大了!
成败的关键在核对
少了核对,所有的决策与判断,就只能凭感觉丶凭经验来做了。缺少了核对与求证,也就缺少了具体而科学的事实作为佐证及判断的依据,当然就很容易产生误会与误判的情况,最终也将付出惨痛且巨大的代价。
有些人会说:「核对太费事了!」是的,事事核对不但费事而且费时,实在是太麻烦了。但是实际的状况是「越怕麻烦,就会越麻烦!越不核对,就会越受罪!」
多核对,少误会,有效沟通不受罪;少核对,多受罪,后悔莫及心儿碎!
核对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