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专家说,如果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再近1%,地球就是“火焰山”;如果再远3%,地球就是“广寒宫”。
而现在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不远不近,恰到好处,仰望那些孤寂荒芜的星球,真是庆幸我们拥有多姿多彩的风景和舒适宜人的气候,这得益于我们与太阳有着合适的距离。所谓距离的把控,就像互相取暖的刺猬,太近会彼此刺伤,太远又无法相互取暖,而合适的距离产生才是舒服和温暖的真谛。
把这段感悟放在人际关系中,又何尝不是呢?苏和柳在外人看来两个人特别的好,每天形影不离。无论是吃饭、生活还是工作,都要腻在一起。连周末休息朋友圈晒的,两个人一起。可是有一天苏跟我说:“你说为什么我和柳刚开始相处的时候就像连体婴儿一样,我知她,她懂我。可是随着越来越长时间的相处,却觉得两个人的隔阂越来越多?”
我不好评论什么,就笑了一笑。苏又说:“我看你和柳关系也不错,你的感觉呢?”我看苏一脸的焦虑,就决定聊一聊,说:“我们的关系一直都好,是因为我们保持了适当的距离。”“保持适当距离?”苏不解地问。“对,好的朋友之间,也一定要有各自独立的时间,如果彼此经常在各自的生活出现,就无法规避彼此的缺点,慢慢会觉得疲惫。没有和对方保持一定距离的友谊,大都来得快,走得也快。”苏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你是否有这样‘保持距离’的朋友?你们不一定总是要见面甚至不在朋友圈点赞,但你知道他一直都在那里。你只要有困难,你会第一个想到他,他也会义不容辞的帮助你。”我想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朋友。因为真正的友情,是精神上的相契相合,无论多久不联系,友谊也不会改变。如果精神上无法契合,就算天天一起吃饭逛街,最多也只能算是一个“伴儿”。“有啊,我和我的大学同学,虽然平常不怎么见面,也很少聊天,但她可以为了我爱吃的粽子而跑遍小城,我会买来她的风格和尺码的衣服,告诉她我买错了,不能退……”苏和我说起了她和她的大学同学。
她们上大学天天在一起的时候,还没有什么感觉,后来都在一个城市,各自工作后,才越走越近,每次聊天都觉得很舒服,各自分享近期生活和工作的感悟,彼此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新的认知,感觉怎么聊也聊不完。我说:“因为有了适度的距离,独立的空间,让你们珍惜每一次见面、聊天,分享不在对方身边时的故事和成长,新鲜也有惊喜。”后来苏告诉我,她把我的话和柳分享了,两个人都很认同,心照不宣地“保持距离”,关系反而比以前更亲密了。
的确,距离是一门非常复杂的生活美学。距离产生的朦胧和模糊总能蕴藏着说不清的新鲜和温暖,而友情也在这种温暖的适度距离中产生。查理士说:朋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才使友谊永存。人与人之间最褒有精彩的往来与有兴趣的期待,就是保持适度的距离。这样才不会有亲近过后陌生的不安,也不会有深交后患得患失的惶恐。
闺蜜和她老公也曾有过一段争吵的弯路。刚结婚时,她老公一回家,闺蜜总是滔滔不绝地向他问个不停,不许他离开自己视线,刚开始他老公都很配合,婚姻是那么的幸福美好。可是半年后,老公下班回家她再问什么,她老公却像换了一个人,总是爱理不理,最后她老公说,下班后很想自己单独待一会儿。闺蜜想尽了办法,试图让他说话,可是情况却更糟糕。闺蜜实在不清楚,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老公就不和她说话了呢?她越接近他,他越是疏远她。
后来闺蜜干脆在她老公下班回家后的一个小时,独自散步或在书房看书,即使在同一个屋檐下,也保持着适度的距离让老公拥有私人的时间和空间。然而事情却出现了转机:他老公每次独自待了一个小时后,总是主动找她聊天。甜蜜又重新回到了新婚时。闺蜜颇有感触:夫妻相处,就像橡皮筋那样,需要独立的空间,才有反弹的力量。含蓄而又适度距离,更有持久新鲜的韵味。
心理学博士约翰·格雷在他的书《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中说:即使男人深爱你,他也会周期性地选择“逃避”,在此之后他才对女人更为亲近。女人也需要尊重彼此的差异。不管夫妻间的爱有多深都不要忽视“保持适度距离”这条原则,给予双方一定的自由和尊重,否则再深的爱也会消耗贻尽,懂得这一点,对婚姻是非常重要的。
“适度距离”的相处是一门艺术。就像用画家的眼睛看风景,近看是工笔画,远看是泼墨画,都是好画好风景。无论亲情、友情、爱情,亲密时是爱的释放,独处时是爱的储积,都是好的关系。如此保持适度距离、张弛有度的交往,才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