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上到高层次总管,下到平民百姓,只要一谈到自己的家庭,总是有诉不完的苦水。每当遇到家庭矛盾解决不了的时候,就会立刻拿出“清官难断家务事”来搪塞自己。但对于一个传统家庭来说,就算是上有老下有小,家务事无非主要包括夫妻、婆媳、父子或者母子之间的矛盾,家务事真的就这么难断吗?
对于已经过了谈恋爱的年纪却还要操着一颗谈恋爱的心的自己,或者说对于早已经失去了对爱情最初的那种向往,但又到了大部分人眼中该结婚生子的自己,是没有资格来谈这个主题。因为自己还未组建家庭,也还不曾经历过那种被夹在中间做人的感受,所以在这里只是随便写写,就相当于一个乳臭未干的人在这胡言乱语,如果无意之中有冒犯之处,在此深表歉意!
不管是电视上的情感专家也好,还是身边的过来人也罢,对婚姻的看法,总是强调结婚要找就找门当户对、三观相同的。我便特意重新百度了一下这两个词的含义,发现门当户对是指家庭经济和社会地位对等,而三观相同是指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相同。我想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肯定是自己找到了另一个自己,只不过另一个自己的性别是异性而已。因此找到一个门当户对、三观相同的人又谈何容易,就算是双胞胎龙凤胎,也只能符合百分之八九十,或者是传说中的两小无猜、青梅竹马,长大在一起后也会有磕磕绊绊。另外,“七年之痒”也不只是说说而已,再加上自己的父母以及身边周围人的家庭,总感觉缺少点什么,不幸又谈不上,幸福又很勉强。所以这也成为了我和我姐对婚恋观有些极端看法的最大影响因素,甚至可以说是恐婚,因为遇到一个门当户对、三观相同的人很难,随随便便找一个人凑合过日子,那还不如自己一个人生活。可想而知,对于大部分高龄未娶或者高龄未嫁心理上又相对健康的人来说,心中肯定有一杆属于自己的称,似乎都只想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人,而不愿找一个自己去适合的人,因为都不想让自己成为被动者。这看起来就很矛盾,其实说白了就是想找一个自己爱的、又爱自己的人。当然我也不例外,总想着找一个与我志同道合的人,能够在一起相互促进共同努力,所以一直在等待追求一个能够改变我的人,并非是生活上的改变,而是在精神上能够让我为之奋斗,仅此而已。可能这看起来很幼稚很天真,但自己确实是这样走过来的,如果没有当初的这点信念,也不会出现这个只有几斤几两又没见过什么世面却在这大吹牛皮的自己。但换种思路,要是能够共同进步,双方之间的被动和主动似乎也就不会被区分得那么明显,这样的话离相濡以沫、同舟共济还会很远吗?
有一次在外面吃饭时无意间听到隔壁桌一女生说“婆媳关系处理得不好只能说那男人情商低”,我仔细想想好像确实是那么回事。一个是自己的母亲,一个是自己的媳妇,自己又是婆媳之间的唯一枢纽,如果她们之间的关系处理得不好,难道不是和自己的情商有关吗?根据人情世故、社会交往上的经验来定义,情商高无非是指能够猜测到别人的心理需求和大概了解别人的内心想法。所以作为一个情商高的人,又非常了解自己母亲和媳妇的话,那么婆媳之间的矛盾再大又能有多大呢?但是要想成为一个情商高的人,只有两种渠道,一种是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来武装自己的大脑;另一种是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来得以验证并不断加以完善。因此很多人和我一样,一开始就败在了读书和学习上,缺乏对知识的渴望,导致自己不懂得怎样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自动成为了一个情商低的人。
至于父子或者母子之间的矛盾,相比于夫妻、婆媳之间的矛盾是较小的,毕竟大部分主动权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父母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并且每一个健康出生的婴儿,都只具备模仿能力,不具有思考能力,更不用说分辨能力了。所以对于一个小孩来说,他的成长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尤其是与自己接触最为亲密的大人,大人们的所作所为、一举一动都将直接影响着处于启蒙阶段的自己。因此就有了通过一个人的表现可以看出他身后家庭情况这样的说法。“百善孝为先”流传至今,早已深入人心,但孝顺只不过是感恩中的一种。如果能够为自己孩子提供一个温暖的环境,有着良好的教育,让他学会感恩,懂得付出,那么父子或者母子之间的关系能够僵硬到何种程度呢?
一谈到家庭的话题,我想我家最有发言权的非我妈莫属了。可从小到大,只要一谈这个话题,就没有哪一次不见她流眼泪的,而且这眼泪是不由自主的、是无法克制的。因为她身体上承受的苦是我这辈子永远也无法体会得到的,她心理上承受的打击是我这个少不更事的人难以想象得到的。也许正因为她的悲,所以才让我变得如此乐观,让我觉得能够活着就已经很幸运了,或者也可能是上天看她可怜,所以才派我这个“告发子”来到她的身边。
可能是因为自己经历太少,我特别喜欢父母和其他父辈讲他们年轻时候的故事,每次听到他们谈起在外打工的往事,心中便会产生一种欲哭无泪的感受。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经历过,无法体会到他们那种真正的苦,但又深感同情。他们说我是“火车上捡来的孩子”。二十多年前,由于生活所迫,一对穿着极为朴素的年轻农民工夫妇,男的满脸憔悴,女的还挺着一个大肚子,从外地赶往老家。而当时的交通并不发达,绿皮火车上是人满为患,举步维艰,想要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都很难,那个男人便扶持着身边的这个女人在一个狭小的角落里站了一天一夜。突然间女人眼前一黑,身子便倒向了她身边的那个男人,身体重心全都压在了他身上。看到这场景,整个车厢的人都恐慌了,这时有一位香港老太太立马把她的座位让给了这个女人,才使得她呼吸慢慢平稳,渐渐苏醒过来。醒来时,正好到了一个站点,她便对身边那个男人说想吃点东西,已经一天没吃东西、没喝水的她显得是多么的虚弱。那男人二话没说,便从身上搜出来一张皱皱巴巴的五块钱,去车窗前吆喝着窗外卖东西的小贩过来,买了两瓶八宝粥,谁知那小贩拿到钱后一个转身就从车厢之间的孔隙溜走了,留着那个手持两瓶装满着黄土八宝粥的男人,傻愣地站在车窗前,愤怒而又无奈。又过了大半天,这对夫妇才下了火车,很快便有了我。
我的出生,使得她久违的婆婆露出来了灿烂的笑脸,很难想象当初如果我要是个女孩的话,这个小小的家庭将会变成什么样。她很幸福,因为有一个男人呵护着她并给了她一生的承诺,她又不幸,因为这个男人太过于孝顺,导致她与婆婆之间的关系如履薄冰,而自己又必须谦让着。孩子的到来,加快了生活的节奏,很快就进入了中年人阶段,下有不懂事的儿女,上有疾病缠身的父母。相继送走了她自己的父母,使得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变得更加拮据,她便拼命的赚钱,早晨天还没亮就起,晚上十一二点还在折腾。导致原本属于恩恩爱爱的一对夫妻,由于生活上的节奏不在同一个点上,感情上出现了危机。但一切为了自己还未成年的孩子,为了这个家庭,她还是咬着牙拽着拳坚持了下来,苦不苦我体会不到,只知道这两年从她眼中流过的泪比我自己在学校写过的字还多。
如今,儿女都有了稳定工作,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她也成为了街坊邻居眼中最幸福的人,嘴里时常挂着知足常乐。只可惜事与愿违,常年生活在一个小圈子里的人,思维是有多么的局限。对于还未年过半百的她来说,却早已让自己封闭了对外面世界的接受能力,甚至忘却了自己在处于自己儿女这个年龄阶段的生活所迫和生活压力。导致她与儿女之间产生了一种无形的隔阂,无意之间的一些举动给自己的儿女带来了精神上的压力,却全然不知,使得母子关系变得恶劣。对于犟脾气的她来说,这一次“冷战”又一次到了一种不可挽回的地步,但她只是暂时性忘记了她儿女的心是与她相连的,身上的血全部都来自于她。只不过此时的我们,正如以前的她,无非只是把“她的儿女”换成了“我们的父母”。一切为了父母,为了这个家庭,所有的奋斗和努力只是想让这个家庭变得更加幸福,而这真正的幸福是指内心深处的幸福,并不是指别人眼中的幸福,我想这样才算得上是知足常乐真正的含义。
世间万物充满着偶然与必然,而对于生活,没有适应没有习惯就是偶然,适应了习惯了便成为了必然。家庭也好,社会也罢,能够让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矛盾一般都只发生在自己身上,并且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经过这一次与父母之间的“冷战”,让我深刻明白,每个人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无非是对与自身利益有挂钩的人的期望太高,总想着让他人来满足于自己,要是能让他人活成自己心中想象的那个样子就最好不过了。然而每个人的立场不同、角度不同、想法不同,从而导致每个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也不相同,如果能够及时进行沟通交流的话,才能有效地化解相互之间存在的矛盾。
万事皆有因果,那清官为何难断家务事呢?既然公正清廉的官吏也很难论断家庭纠纷的是非曲直,那为何不去做一个思想端正而又能够灵活变通的人?或者与其对他人期望过高,为何不让自己变得更强?